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半个世纪以来,南阳人民为把一库清水送北京,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正如一位移民干部说的,南阳人民有恩于国家,淅川移民有恩于国家——京津冀人民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那里父老乡亲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从1959年的第一声轰山炮开始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建设丹江口水库并保护这一库清水,为扩大库区动员移民,南阳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国力贫弱、民生艰辛的年代,数十万名建设者高喊着“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头”的口号奋战在工地上,他们自带口粮铺盖,“喝的是泥巴水,吃的是红薯干,点的是煤油灯,住的是油毛毡。”开山铺路,炸石运料,拦江筑坝,一切都靠人海战术,靠民工的血肉之躯,愚公移山,人拉肩扛。成千上万个家庭演出了一幕幕“全家老小齐上阵,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
同时,为扩大库区,在那些艰难而贫困的岁月,南阳淅川县先后向青海、湖北移民近20万人。在风雪弥漫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砂砾遍地,荒无人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在湖北大柴湖境内,移民们看到的是一望无际遮天蔽日的芦苇荡、泥水横流的沼泽地。进了用芦苇秆支起的“新家”,屋里堆放着150块垒灶砖和30斤柴草——这是当地给移民发放的唯一实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7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