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7月15号长期从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工作的浙大沈教授的科普下,我们知道了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分为两类:农用地修复和建筑用地修复。建筑用地修复完成后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相关技术也比较先进,而农用地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目前不够完善,在治理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壤问题,进一步了解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其整治方案。7月16号,浙江传媒学院新媒体融合下“以点带面”整治方案的可持续全民化传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台州农业林业局,引领大家走进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
在有关工作人员的解说下,我们首先了解到耕地污染是耕地污染物含量达到对农产品食用人群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现象。
在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的时代下,大多数工厂已经关闭或搬迁,但是残留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难以马上去除。通常,化学方法是见效最快的,用时短,但对于农用地来说,这类方法的缺点是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缺失。农用地污染治理修复由于要考虑到后续仍可正常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等相关因素,一般在治理修复方式上会更倾向于物理、生物方法(如种植高富集植物、筛选低积累作物品种、生物堆置等),整个修复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较长,视污染程度为两到五年不等。
在大众的理解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往往也代表着作物中重金属的超标,实际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并不意味着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超标。工作人员为我们科普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两个概念——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这是以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兼顾保护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的需要,确定的两级标准。风险筛选值,其基本内涵是土壤中污染物低于该值时,农产品超标等风险很低,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风险险管制值,其基本内涵是土壤中污染物高于该值时,农产品超标风险很高,且难以通过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超标风险,应采取严格管控措施。此外,在《耕地污染治理验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相关耕地污染治理方法,即通过农艺调控、土壤改良、品种替代、植物修复等措施,改善受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减少农产品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农产品污染物超标风险。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路桥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的先行试点,在现有技术研究的支撑下,仍有很多需要实践和探索的地方。例如,寻找一系列适应当地,科学有效、可复制推广、经济可行的技术。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和耕地污染治理验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奠定了我们日后受污染农用地分类管控和治理修复大方向,农用地重金属治理的进行更具针对性,能够最终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
借此次科普和传播,愿大家对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问题治理的技术和实践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对土壤重金属治理有更多的的关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72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