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们还到了管辖马劳地村的大龙村村委进行了一些相关信息的了解,我们从书记那里了解到,由于当今时代,个体农耕已经无法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所以很多耕地逐渐开始荒废,大多数青年人开始到工厂里打工,或者接一些建筑工地的活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哪怕在马劳地村还有一家经营果园的农场,但依旧不能为马劳地提供太多的工作岗位。在与书记的交谈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书记的无奈,大量农田荒废,也没有企业来村里面建厂,来提供工作岗位。由于村里经济停滞不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娱乐设施(如公园、广场)还很是欠缺。
书记表示希望能引进一些工厂,一方面可以将在镇上务工的马劳地居民吸引回来,可以在家就近上班;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一些资金用于村里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看来引进企业是一件对村里面经济发展很有利的一件事情,可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不会引进一些以自身利益为主的务工人员,会不会给这个邻里关系和睦的村子带入一丝不好的风气,会不会反而降低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就我们在居民那里了解的情况下看,影响居民幸福感基本只有经济水平这一块,而邻里和睦、家人气氛都是调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原因。我们在补足经济着一块幸福感的减分项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像邻里和睦、家人气氛这些居民幸福感的来源?
当然也不能说因为这样便不发展经济了,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适合农村发展的方法。从根本上想,因为传统农耕的经济收入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所以居民选择外出务工来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寻找到一个适合当地村里的耕种方式,打造一个属于这个村的特色产业。当今互联网也十分的发达,通过互联网络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了,村里面可不可以发挥起带头作用,去找一些适合在家里而且门槛不高的互联网工作,来带领村民通过互联网来工作,提高人们的收入。引进企业的确能让村子经济飞速发展,加快村里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引进企业会加快农村城镇化进度,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城镇化的问题,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寻找出一条适合该村发展的道路很重要。
(供稿单位/绿野社会实践队撰稿人/刘熙昶审稿人/陈晓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7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