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红锋学生党员实践服务队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金垌镇高车村与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周爷爷,开展了交流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促进了学生党员与老党员的精神交流,丰富了学生党员们的见识,满足了他们对老党员“前半生”的好奇心。
七月,透蓝的天空,太阳兴奋地炙烤着大地。耀眼的阳光伴着滚滚的热浪,模糊了眼前身着广东医校服的红锋学生党员实践服务队队员的背影。每个队员手里都拿着调查问卷和签字笔。据悉,在走访调研期间,他们采访到了一位来自共产党员家庭的老党员。
红锋学生党员实践服务队队员聆听老党员周爷爷的心声。通讯员 张家明 摄
老党员的“前半生”
“我不太会听普通话,也不会说普通话。家里的孩子在外读书。”老党员起初不太愿意谈论他的过去,保持谦虚的态度。但随着话匣子的打开,队员们了解到:
1968年,周爷爷初中毕业。
1970年,大队成立高中,就去读了高中。“那时,放学回来就去生产队管财务。这是义务,没有工分的。我就在那里记账。”周爷爷开心地说。
1972年,高中毕业。”那时小学是五年制,初中和高中都是两年制。因为毛主席说,教育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周爷爷自豪地说。毕业后去湛江学了一年寄生蜂,期间担任科研组长、财务员及记工员。
1974年6月入党,10月上大队,同时担任财务员,大队里几千担粮食的粮食保管员,广播员。“所以一个县长说我是‘三员’,后来加上了一个接待员,被称为‘四员’”,周爷爷边回忆边说。同年的12月参加支部委员会。
1975年10月担任大队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垦大田(地名)。用三年半把6个山头的泥担到低洼的地方成为一块103亩的大田,共运土96万立方米。
1980年,去深圳打工——搬石头。“那时铺路、盖楼需要很多石头,但是,我们的工价被压得很低。”周爷爷告诉我们,“在那里,不怕吃苦,干什么活都可以,都能赚到钱。”
1982年,回到家乡茂名信宜。
老党员眼中的医疗行业
“凡是当医生的身体都健康、高寿。因为医生懂得保健,生病了知道如何吃药,所以寿命最长的是医生,最富有也是医生。因为医生的医德是治病救人,是慈善,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所以去到哪,上天都会保佑的,这样就高寿、有福了。没有几个医生是坏的,医生都很善良,不随意发脾气。”周爷爷肯定地说。队员们都是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闻言,备受鼓励。通过周爷爷的讲述,他们了解到:在1969年,毛主席提倡医疗服务要延伸到农村。每个生产大队都成立医疗站。每个生产队都派一个医疗人员到大队学习,用大锅煮从山上采来的药给大家吃,防止中暑、感冒等。这就是当时的医疗情况。
周爷爷虽然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通讯员 张家明 摄
老党员对当代青年的冀望
“你们年轻有为,选择了正确的路线。你们学医非常好。做医生的,从道德上说,是慈善事业,是治病救人。”采访过程中,周爷爷还多次提到“踏实,肯干”。确实,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以周爷爷为榜样,学习脚踏实地、不怕吃苦的精神,多干实事、服务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采访队员与老党员周爷爷的合影通讯员 张家明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8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