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运河的成功修建结束了雷州半岛干旱苦难的历史,造福了粤西地区的人民,花费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汗血,但是却无人知晓运河修建背后的故事。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那段历史渐渐被人们遗忘。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7月20日,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初曦”社会实践队来到城月镇采访了当地的一位七十六岁老人——吴六寿,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被这种“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运河精神感化,希望运河精神能得到传承,从而加深公众对运河修建史的认识。
吴六寿老人原居住在鹤地水库, 1958年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开启,他从鹤地水库迁出,开始参加青年运河的修建。
“来来来,都坐下来谈,好久没人过来跟我了解青年运河了。”吴六寿老人衣着朴素,操持着地道的方言,踏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房间,他对于“初曦”一行人的到来表示欣喜,神采飞扬地跟队员讲述当年修建青年运河的种种经历。
“哪里是饭啊,就是粥,都是水”
“那时候是饭堂,公社化,吃大锅饭嘛,一人一天三两米分三餐吃,一餐一两米,哪里是饭啊,就是粥,都是水。一两米一餐,你们说有多少啰。一两米就手上抓一抓,就一点。” 谈到此处,吴六寿老人很是愤慨。
“小雨当出汗,大雨当洗澡”
瞧着队员们听得出神,吴六寿老人喝了口茶,不慌不忙地接着说道:“在修建运河时,天气比较冷或者下雨同样要工作,那个时候人们不是说‘小雨当出汗,大雨当洗澡’吗,这句话就是这样出名的,下大雨一样要工作。大雨小雨都一样要挑,刮风下雨都一样要做,就搭个临时屋在那里住。”
“我每年清明都会回去的,回去看水库”
作为水库移民,吴六寿体验了远离故土的无奈,每年清明节祭拜祖先时都会回水库看看。作为青年运河建造者,这位老人为运河付出了艰辛的劳作,造福了雷州半岛的人民。“我每年清明都会回去的,回去看水库。清明有很多人回去扫山,搭船从那边经过的时候,有些后辈不认识水库,我就指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以前是在这边住的,就这样了,也没什么了”
如今,吴六寿老人生活朴实节俭,对于修建运河造福人民这个功劳他不以为意,看的极其淡然。“修这个运河,对当地人、对徐闻、海康、湛江都有好处,也不需要什么奖,这些都是虚的。”老人的话语中透露着坦诚,淡泊名利的品性令人敬佩。
清澈的甘泉流进千年沉睡的雷州大地,青年运河的建成使得饱受旱灾折磨的雷州人民终于有底气向狂虐的旱魔说“不”。这条运河见证了修建者的艰辛,他们以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为子孙后代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些修建者就是最伟大劳动智慧者。如今,人们享受着便捷的水源,很少会去想象当时雷州半岛的干旱,更不会主动去了解建造者们为此付出的汗水,现在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93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