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探寻城市文化”社会实践团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开始了第四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继续组织手工科普活动,协助参观博物馆的小朋友亲手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为“小火柿”助学基金募集善款。
炎炎夏日,清凉的博物馆迎来了许多参观者,其中不乏爱好手工、富有爱心的小朋友们和家长。游览湿地美景之余,他们被邀请到位于地下一楼的科普教室,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和协助下,或绘作团扇、搭建相框,或缝制香囊、制作叶脉书签。小朋友每完成一份手工,就意味着向“小火柿”奉献自己的一点爱。
“小火柿”助学基金于五月六日由中国湿地博物馆成立,计划每年定期捐赠善款以帮助西湖区的贫困儿童,旨在给予孩子们知识保障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社会关怀。基金会得名于西溪特产“火柿”,每年的秋风给西溪水岸的万株柿树点上一盏盏红灯笼,照亮人们的心灵。
以手工传递爱心,就在身边。小朋友们愉悦地做着手工,最后谨慎地向爱心箱投出一份份善款,相信他们的心中已埋下了善意的种子。
同时,实践团成员们在协同孩子们完成手工的过程中,在送走一张张满足的笑脸、又迎来一个个期待的眼神的忙碌中,又何尝不在制造着简单的善意?虽说只是简单的手工,但却包含着由内而外、由“知”至“行”的实在的转化。一心投入,真实的善意自然产生,这也是内心的修炼过程。实践团成员们因善而来,又为善忙碌,正与“知行合一”的精神相契合。
趁着午休时间,实践团成员还游览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在中国湿地厅中,同学们欣赏了青海三江源、塔里木河胡杨林、云南哈尼梯田、江西鄱阳湖等湿地风景。正是这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水土养育了华夏一代代子孙。再来到西溪湿地的展览,生物景观多姿多彩,春夏秋冬恍若天堂,而历史沿革令人感慨、欣慰,民风民俗诸如采菱捕鱼,则淳朴动人。正值“水的故事”绘画作品展出,实践团一路上领略了从青少年至成人的作品。他们或用想象力向我们描绘“上善若水”之美,或写实地讲述水资源稀缺的悲伤故事。这些画作的拍卖所得也将用于助学基金。绘画者的作品既表达了对水资源的关心,也能协助善心的传递。有知有行,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实践团成员。身为浙大学子,也应肩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在志愿活动中反哺社会,传递善意。
早上八点半至下午四点闭馆,一天的实践活动匆匆结束。手工活动中强化了彼此心中的善心,这些善心也将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知善而行善,知行合一的修炼,将会塑造更有胸怀的一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04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