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上午9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南水北调水资源调研小组来到移民丰碑处感受当年人民群众为南水北调工程所做出的努力。
南北水调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首都地区水源供给保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共和国无前例的移民工程也备受人瞩目。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移民工程的圆满结束,库区移民的生活现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升入调查库区移民生活现状,了解后续移民政策的完成情况及不足之处,对后续移民政策的跟进做出方向指引,并未今后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移民政策的规划做出贡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经济学院南水北调水资源调研小组于暑假开展此次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移民的调查。
从1959年的第一声轰山炮开始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建设丹江口水库并保护这一库清水,为扩大库区动员移民,南阳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国力贫弱、民生艰辛的年代,数十万名建设者高喊着“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头”的口号奋战在工地上,他们自带口粮铺盖,“喝的是泥巴水,吃的是红薯干,点的是煤油灯,住的是油毛毡。”开山铺路,炸石运料,拦江筑坝,一切都靠人海战术,靠民工的血肉之躯,愚公移山,人拉肩扛。成千上万个家庭演出了一幕幕“全家老小齐上阵,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
同时,为扩大库区,在那些艰难而贫困的岁月,南阳淅川县先后向青海、湖北移民近20万人。在风雪弥漫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砂砾遍地,荒无人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在湖北大柴湖境内,移民们看到的是一望无际遮天蔽日的芦苇荡、泥水横流的沼泽地。进了用芦苇秆支起的“新家”,屋里堆放着150块垒灶砖和30斤柴草——这是当地给移民发放的唯一实物。
今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贫水国家”,水危机的阴影正在中华大地上空徘徊。据报道,北京的十三陵水库、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因蓄水量大为降低,已影响了向北京供水的能力。在无数只水龙头恣意流淌的挥霍中,京津冀大地日益焦渴,地下水空空荡荡。南水北调日益显现出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其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利用地势自流向北,通过地下隧道穿过黄河,最终抵达北京。“高峡出平湖,丹江向北流”的壮阔蓝图又一次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这意味着南阳人民又将付出巨大的牺牲,淅川县再次成为主要淹没区,13.1万亩耕地将沉入水下,涉及11个乡镇、1276个自然村。需动员16.2万人搬迁,占全县人口1/4以上。“把百姓当父母,视移民为亲人!”新世纪新阶段,轰轰烈烈的移民工作如同涌流着深情、温暖和关爱的热潮,成为南阳前所未有的“爱民大行动”!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半个世纪以来,南阳人民为把一库清水送北京,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正如一位移民干部说的,南阳人民有恩于国家,淅川移民有恩于国家——京津冀人民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那里父老乡亲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0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