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这是革命历史的写照,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内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却伴随着不少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并不断追寻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奉献精神的人。在此基础上,红色文红正悄然兴起。毋庸置疑的是,红色教育基地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为回溯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安徽财经大学社会主义好青年调研团的成员们在7月9日走进了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全面了解蚌埠市的革命历史。
初到陈列馆,深知责任重大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龙子湖区风景区曹山脚下,是民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先后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如张爱萍、张震等为陈列馆题字留念。早上八点,调研团成员乘坐公交车来到革命历史陈列馆,适逢雨天,云雾缭绕,坐落在山脚的陈列馆更显得庄严而肃穆。门口几个大字“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由已故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题写,苍劲有力,是革命先驱的风骨,亦是中国人的风骨。
调研团成员首先与负责人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在说明来意后,负责人说道:“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红色文化,每年清明节前后和国家公祭日陈列馆都会迎来祭祀高峰,我代表陈列馆工作人员热情地欢迎你们,也希望你们能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大旗。”一番话让团队成员倍感荣幸,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国之希望在少年。
图为团队成员与陈列馆负责人交谈
参观陈列馆,感受峥嵘岁月
随后,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陈列馆。前言部分概述了近半个世纪来革命烈士在蚌埠这片热土上为民族解放谱写的光荣篇章。之后又以时间为序,依照革命性质分为五个部分展示,分别是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蚌埠英烈。从辛亥革命一路走来,团队成员总能真切地体会到我党在进步,在一步步走向成熟。陈列的遗迹、先烈的手稿、珍贵的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场景,革命战争远远要比课本上讲的更残酷。
图为讲解员带领调研团成员参观陈列馆
参观到蚌埠英烈部分时,在了解了杨兆成烈士因拒绝泄密而牺牲于蚌埠小南山时,一位团队成员甚至有些哽咽,“他牺牲时只有24岁,和我们有同样的年纪,本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是英雄……”其他团队成员也无不唏嘘,是啊,正是因为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我们的和平与幸福。
登上纪念碑广场,缅怀革命先烈
基本了解了蚌埠市的革命历史后,团队成员登上197级台阶前往纪念碑广场。路上有人从广场下来,也有人和团队成员一样正在上去,但毫无例外,大家都面色沉重。纪念碑高15.85米,上面有李先念同志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虽然雾气很重,但这八个字却依旧清晰可见。
团队成员认真阅读了纪念碑两旁的简介,之后把早已准备好的鲜花摆在碑底,并低头默哀。短短几分钟的寂静是对先烈的缅怀,亦是对自身的思考。默哀结束,团队成员驻足观看纪念碑底部的浮雕:浮雕上革命烈士面色凝重却坚定,有人持枪暗中观察,有人高举手榴弹嘴里在呼喊着什么,那眼神极具穿透力,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他们为国牺牲的豪壮。这应该就是战场上烈士们的真实姿态吧。
令人欣喜的是,返回途中,团队成员遇到了另一支前来调研的大学生团队,两支队伍互相交流心得与体会。对方表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比书本上的历史更生动感人,他们同时建议调研团成员可以去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看一看,那里有邓小平等人的故居;而社会主义好青年调研团的成员们也表示红色教育基地无疑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也感谢对方提出的建议。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另一支大学生调研团交流
双方拜别后,调研团成员怀着激动的心走下山,回望这庄严肃穆的陈列馆,大家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在蚌埠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许多革命先驱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前赴后继。我们既要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继承先辈遗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11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