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号,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红旅筑梦石蛙小队在黄永春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龙岩市武平县开始了为期四天的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四天的行程精彩纷呈,了解原生态养殖与精准扶贫项目,拜访贫困户与当地镇政府,重温红色文化经典……这些都让实践队员们受益匪浅,感悟颇多,心中那颗承载着红色中国梦的种子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根发芽。
播种,守正笃实,心系乡恩
“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刚回村里创业时就得到很多村民的帮助和信任,现在公司发展好了,我也很希望可以带动村民们一起脱贫。”这是上茶亭《野石冻》生态养殖公司的杨汉民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所说的话。有感于家乡的好生态,永平镇梁山村青年杨汉民,2013年放弃厦门的工作,回到家乡租下村里的一片森林,摸索仿生态棘胸蛙特色养殖技术,并在基地林下种植仿野生灵芝、黑老虎等林菌、林果,打造了种养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模式。队员们在参与养殖活动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杨老板能把养殖场发展成为如今的规模着实不易,其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同时我们了解到当前该公司养殖棘胸蛙的主要问题是夏季蝌蚪易发病,致使损失过大,希望业内相关专业人士共同献计献策,为石蛙养殖行业的发展作贡献。
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为积极响应林改工作,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杨老板与镇政府合作,把仿野生灵芝种植交托给贫困户管理,提供当地贫困户技术培训和销售保障,给其效益和年终分红。现在公司已对接38户贫困户,约占梁山村贫困户的1/3。贫困户学会技术后也可自行种植,从而使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真正为贫困户“拔穷根”。在采访其中一位与杨老板对接贫困户时,他真切表达了对杨老板和共产党的感激和对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农户知政策,感党恩,可见扶贫政策深得人心,脱贫致富指日可待。此时,队员们心中也深深埋下了承载着中国梦的种子。
萌芽,脱贫攻坚在行动
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地水产产业发展现状和精准扶贫项目,团队于实践第三天去拜访了武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永平镇政府。我们了解到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完成全面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的任务,镇政府正在竭尽全力为之奋斗,投入大量资源。通过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政策,16至17年永平镇345户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目前政府主要任务是提高脱贫质量,实现可持续脱贫。通过这次拜访,也让我们明白,要想真正做到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光是直接补助是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关键是要让贫困户在政府的扶持下学会养殖技术,产生主观能动性,发展经营自己的产业,保障收入来源,这如此方能做到可持续性脱贫。
成长,勤学修德,传承红色基因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革命精神,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们在炎炎烈日下参观了武平县文博园和上杭古田会址。在文博园,一座英姿飒爽的刘亚楼将军骑马铜像令人肃然起敬。铜像为跨骑战马像,表现刘亚楼威武、高瞻远瞩和睿智坚定的将帅风范。铜像基座正面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的题字“刘亚楼将军”,背面是刘亚楼生平简介。关于百战将星刘亚楼的功绩数不胜数,无法细细道来,千言万语化作心中崇高的敬意。
几经辗转,实践队奔赴古田会议旧址,带队老师黄永春教授给我们详细的讲述了会议的背景,会议的情况,会议的精神,还有关于祠堂屋顶没有一片叶子的神奇事迹。我们体会到无产阶级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伟大贡献,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倍加珍惜,积极弘扬革命精神,牢记使命。
四天的社会实践我们收获颇丰,这珍贵的经历将铭记在每个队员的心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激励着我们不断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青年之辈,我们应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为之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2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