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黄梅戏文化,开创戏曲新时代
海南大学安徽黄梅戏文化调研团施雨涵
为更好地了解黄梅戏文化生存现状,思考黄梅戏产业与艺术的共同发展,探究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海南大学黄梅戏文化调研团来到安徽合肥,就相关情况展开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队员对黄梅戏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了解大形势,把握总方向
2018年7月20日上午,海南大学安徽黄梅戏文化调研团首先来到了安徽省文化厅,围绕“黄梅戏的生存现状与传承发展”主题对艺术处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的几位政府官员进行采访。
艺术处的秦调研员与非遗处的谢处长就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与生存现状展开了详实的介绍。他们指出,黄梅戏文化是具有广泛影响力、关注度、参与度的艺术形式,是安徽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黄梅戏唱腔唯美,身段优美,来自民间,易于接受,传唱度高,加上国务院出台的52号文件,使得黄梅戏保护受到了政府的重视,黄梅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前,安徽省黄梅戏专业剧团与民营剧团发展势头好,经常举办全国演出,揽获多项文化大奖,同时,政府还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开设黄梅戏课堂,让当今年轻人可以更好地认识学习黄梅戏。在采访过程中,秦调研员为我们列举了黄梅戏的经典曲目与新时期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徽州女人》、《红楼梦》、《雷雨》等,充分显示黄梅戏文化的创造力与潜力。谢处长表示,他们未来会进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相关工作规划,对黄梅戏文化等进行整体性保护,从而更好服务于黄梅戏文化建设。
明确新任务,规划总路径
在提问环节中,非遗处的谢处长、左处长,艺术处的秦调研员详细地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并围绕发展黄梅戏的新任务与解决问题总路径进行了解答。他们强调,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下,黄梅戏面临行业法规不健全、从业人员流失严重、受众群体不断老龄化等困境。为了黄梅戏的传承与保护,政府及相关单位需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黄梅戏队伍完善化;挖掘时代新剧,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黄梅戏发展科学化。左处长向我们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明确黄梅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顾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青年人也应为黄梅戏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三位调研员、处长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安徽文化云”等APP也在开发中,相信一定会助力黄梅戏得到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携外国友人,赏徽风皖韵
约晚上八点时分,黄梅戏调研团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喜爱黄梅戏的多位留学生来到天仙配大舞台,切实感受黄梅戏的艺术魅力。剧院为戏曲爱好者们奉献了黄梅戏《打猪草》片段“对花”,《风尘女画家》选段“海滩别”, 《梁祝》 选段“别友”, 《龙女》选段“一月思念”,《女驸马》选段“民女名叫冯素珍”等经典曲目和代表作品,还有优美婉转的笛子独奏《烟雨唱扬州》,《但愿人长久》等,是一次视觉与听觉盛宴。“天仙配大舞台”是推广和弘扬黄梅戏艺术文化的重要平台,是传统戏曲艺术与当今市场化运作的一次成功结合。天仙配大舞台以黄梅戏表演为主,对外展现徽风皖韵独特的艺术魅力。受邀的留学生们说,感谢黄梅戏调研团给他们这个机会欣赏原汁原味的黄梅戏艺术,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黄梅戏,它是很优秀的文化,值得大家去保护传承。即使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戏曲的意义,但是它的旋律唱腔同样感染了他们。他们也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再来观看黄梅戏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2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