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嘉县的北村的“钟寿祠堂”,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文化团的成员便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气息:破旧简陋的屋瓦白墙上,革命英雄汪吉仁和汪瑞烈的照片悬挂着;室内简单的陈设中,还有对那段革命历史的记载。在祠堂内部,志愿者们见到了已故红军战士汪吉仁之子一一汪福忠先生。
“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为革命出生入死、贡献力量,领导了屿北抗日武装起义。”从小听闻父亲汪仁吉和伯父汪瑞烈革命斗争故事的汪福忠先生,激动地聊起红色记忆,“抗战时期我父亲和伯父出色地保卫了瓯北县委机关,如1943年8月,瓯北县县委书记胡景瑊遭到国民党围剿,因伯父汪瑞烈的及时提醒转移到‘三面山’,才确保了安全。”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里,汪福忠先生从1924年谢文锦来到屿北村,带来马列主义的春风说起,谈到“东宗事件”国民党当局调集万余兵力清剿红十三军,导致戴家业等红军主要领导人牺牲、红十三军主力解体;从“温州事件”刘英烈士被杀,水嘉弥漫起白色恐怖,聊到1945年汪学池用火铳(土枪)打响了屿北村抗日武装第一枪。志愿者们听得惊心动魄,深感我党在抗日历程中的艰难跋涉和取得革命胜利果实的不易。
“我父亲年轻时便受到马列主义的先进影响和红十三军的红色教育,立志改变国民党统治下社会腐败、不公平的现象。”谈到父亲,汪福忠先生充满敬意,“在血里风雨的抗战时期,他与敌人斗志斗勇,比如在敌军长达4个月的放火烧村里,我父亲及时打入敌入内部,在生死关头及时将消息传出,拖延敌军抓捕红军主要领导人。”据了解,汪吉仁担任过永嘉人民抗日自卫游击第13中队中队长,在瓯北县委工作达49年。“父亲对我的影响更是他性格的直率、忠诚与对待命令的坚决执行,”说起从小的教育,汪福忠感慨道,“父亲多次对我说‘公家的不能吃,再吐出来就更难受',他的清廉深深影响我至今。”
寻访汪福忠先生的最后,志愿者们提到红色文化的传承,汪先生同样感慨这段屿北历史存在被遭忘的可能,“现在的孩子们能坐享新中国的果实,没有亲历过那段危难岁月,确实容易遗忘这段历史。”汪国忠在痛心之余,对文化团的红色文化传播给予期特。据悉,文化团成员正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讲述屿北抗战故事、折叠当地舴艋舟小船、学唱红歌、背诵红色古诗等,为当地村民的孩子们普及当地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旨在通过传承这些历史,培育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和艰苦品质,助力文化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33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