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7月20日14:30,厦门大学“守望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来到福清特殊教育学校,与正在此处支教的福州大学“携匠心传承,扬青春筑梦”实践队会面。由于充分的线上前期准备,在简单相互介绍后,我们实践队直接开始接触福州大学实践队的教学,细致观察其课堂形式。
首先我们观察了“手工课”—“番薯丸制作”的教学,观察到这种形式中孩子们表现十分活跃,对于我们实践队这些陌生人也表现得十分热情。
在这之后,进行的是较为枯燥的理论课教学。为此,福州大学实践队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图文结合,游戏与知识结合;在人员分配上,由于儿童的特殊性,采用的是一对一或二的方式;在提高亲密度方面则采用了取简答易记的昵称的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课堂形式使得孩子们上课积极性极高,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极高。最后在18:30,两实践队进行了近一小时的座谈会,主要进行了课堂形式对支教效果的影响的深刻的探讨,两队均表示获益匪浅。
这次福州大学实践队多样的教学课堂形式令我们实践队耳目一新,感触颇深,其连续7年支教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取经及推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34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