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调研要有广度和深度,同时也不能忽视脚下。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暖梦”社会实践队调研组以就近的原则,从学校着手,采访了文龙小学的校长梁德以及老师杨少东。
作为教育者,梁德和杨少东与村民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扶贫政策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我们对梁德的采访中,梁德对“扶贫政策”了解甚多。他说道,珠海工商联曾帮扶过文龙村,帮助村里实施修路修渠等利民工程。他觉得,跟九十年代相比,文龙村的确改变不少,比如说瓦房的升级改造、小学的建设等等。但是他认为,想要脱贫,必须先改变人们的思想。政府应该具体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做好带头指引作用。同时,领导层需要公开政务,让每位村民了解到村里的政策以及工作细节。另外,村民的脱贫思想要坚定,创新意识要强,懂得多渠道为自己找出路,遇到困难及时向政府提出。
当谈及精准扶贫最难攻克的方面时,梁德指出:“思想、文化输出、教育这些方面难以攻克。首先,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许多家庭为了增加基础收入而外出打工。劳动输出是村里普遍现象,这就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并没有思想拼搏的意识。”梁德说到文龙村该如何脱贫时,他重点强调村民要有一股拼搏的冲劲思想,才可以真正地脱贫。
从梁德的话我们得知,文龙村的“精准扶贫”政策基本上人人都知道。就文龙小学而言,每学期会有100-250元的补贴给予非常贫困的学生家庭,但是符合政府“非常贫困”条件的家庭数量非常少。而且申请最低补贴费用100元的手续非常繁琐,村民因此就没有太大意愿了。除了本地政府,珠海政府也有开展相关对文龙村的扶持工作,例如文龙小学的文化长廊是由珠海教育局投资十万元资金和价值四万元的树苗建设而成。
杨少东是“乡村计划”过来文龙村教书的老师,并没有在文龙村安家,他的教师任期在我们支教期间就满了。杨少东比较了解的是学校的教育情况,在农村生活这一方面他觉得没什么变化,都是一样出行不便、经济落后。
对待问题不仅有看法,还要有解决的方法。校长老师就此提出的宝贵意见,不仅是村民脱贫的一盏明灯,也是我们在接下来调研之旅的一块引路砖。校长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文龙村里的基本情况,提醒我们在调研中会遇到的难题,同时也积极配合、帮助我们的调研工作。有了校长、老师的指导,我们对后续的走访调查也有了初步方向。
(调研组组员采访梁德校长)
(调研组组员采访杨少东老师)
撰文:叶铭 蒋慧仪
摄影:钟钰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39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