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浙大遇上清华|我们交流的是大写的“医”
2018年7月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赴浙江省杭州市规范化全科临床实践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浙大医学院社会实践团)正式展开行动。下午14点整,浙大医学院社会实践团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综合楼701室正式迎接了清华大学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未来几天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同学们会同我们一起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而今天在医综701室上演的是两大高校医学系的学子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交流。
交流会伊始,在双方社会实践队成员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是对于两校医学院学制和培养方案的探讨,我们感慨,无论是清华医学试验班的“3+2+3”这种穿插两年国外科研训练的培养模式,还是浙大医学试验班“5+3”一体化培养,都是国家在顺应医疗行业的深化改革和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高校需要更杰出更全能的医学人才输出,我们任重而道远。
对于医学生科研训练和临床训练的主次问题,我们也作出了探讨,确实无论是清华大学医学系还是浙大医学院,目标都希望可以培养一批“医师科学家”。我们也都认同科研和临床应该并重,但是不管我们亦或是外界可能对当前的培养模式都有一些疑问,无论是清华的同学对出国科研时期两年的学业断层的疑问,还是浙大同学对于SRTP之类项目在日常学业中见缝插针地进行科研训练的疑问,大概所谓试验班就是在进步的路上不断试验吧,疑惑总是有的,但是我们也总在进步。
当谈到分级诊疗的问题时,清华大学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分享了他们寒假在北京部分地区调研的成果:分级诊疗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但是也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挂号难以及分级转诊流程繁琐乃至可能耽误病情,分级诊疗在部分地区的实施不到位,而且当前制度是的确存在明显的缺陷的。交流中我们也碰撞出一些自己的方案:比如通过医保报销限定个人医院的去向、或是通过病种针对的医保报销限定个人意愿的去向,我们在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一些目前的医疗难题。
当前媒体报道的较多的医患纠纷,我们也交换了自己的看法:“也许这是一种国民素质的进步,以前我们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听医生的,现在我们自己懂一点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再辅以一些错误的常识反而开始不听医生的了,等哪天真正都懂了,医患纠纷也彻底解决了。”“我们医学生应该自己去普及常识,尽我们所能,让医学知识走进社区常态化。”“国外和一些民族因为宗教信仰,人们认为死亡是‘天’安排的,不会怪医生而去怪‘天’,所以医患纠纷会少。”“其实推进全科医生输出也是一种医学常识的普及,签约家庭医生的出现会让医学知识更广泛普及。”
随后,对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我们也发表了自己对与全科医生的看法,在国内1万个人可能对应2到3个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队伍急需扩大。清华大学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表示在北京调研时也了解到北京部分地区存在家庭医生的职能不明确、待遇差、医患不了解的现象。同时公众也必须明白水平差这样的标签不应该贴在全科医生的身上,他和专科医生的地位和待遇应当相同,尽管目前看来并不是。
转瞬即逝两个半小时,我们还聊了很多,关于以药养医、关于家庭医生、关于志愿服务,零零总总,现如今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而我们,新时代的医学生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建设的奋斗之中,与时俱进,顽强拼搏,成为一名真正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意犹未尽,期待未来几天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同学们的合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43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