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作者姓名 三三
现在网络上的故事大多数都是讲情情爱爱的,那些情情爱爱的有什么好看?倒不如我们的故事的来的健康,有趣。
就和所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一样,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也有四位普通的主人公:老阿姨:笔者(温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 16级儿科5+3班的逗比担当);孩子他黑叔:毕实努 (原产地尼泊尔的临床医学大二留学生,其实大家比较喜欢叫他小毕) ;小公主:4岁的洪雨萱(患有心脏病住在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血管科的病房中)
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暑假,笔者和小毕跟随国际教育学院的“悦读天使,医路童行”中外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血管科病房进行病床阅读陪护工作。而公主姐妹花中的小公主雨涵正是我和小毕的陪护对象。雨萱是个四岁的小姑娘,扎着两根麻花辫,笑的时候脸颊鼓鼓的,樱桃小嘴,十分的活泼,如果忽略与她相连的检测仪以及她身下的病床的话,她看起来就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甚至比其他普通的孩子更加活泼。但是活泼好动的雨萱确是一个容易害羞的小姑娘,初次见到小毕的时候,她的爸爸指了指小毕说:“雨萱,快看这是谁来看你了?”雨萱害羞的用被子蒙住脸说:“歪果仁”他爸爸似乎觉得这么叫有些不礼貌,遂叫他改口喊了小毕“叔叔”,又顺便叫她和雨涵(陪护在雨萱床边,她七岁的姐姐)对我喊了一声“阿姨好”。从那之后,因为小毕古铜色的皮肤,我总是戏谑他为“孩子她黑叔”,然后自嘲为“老阿姨”。孩子他黑叔是个得奖专业户,活动的这几天,不是在去领奖的路上,就是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要么就是在去争夺奖杯的路上,总之很少来病房帮助老阿姨,所以老阿姨长期是孤军奋战于雨萱床前。而小毕不常来的原因除了领奖,还有一条。
我记得那是雨萱第一次见到“孩子她黑叔”,黑叔不知道说错了什么话,雨萱忽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要回家”,从那次之后她每次见到小毕时都会在大约下午四点到五点的时间哭上一场。她的哭,可以说是十分的有技术含量了,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涕泪横流,肝肠寸断,第二阶段:梨花带雨,掩面垂泪,第三阶段:哭到最后都没有眼泪了还要干嚎与哽咽交替进行一段时间。全过程历时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老阿姨”第一次见到那阵仗的时候也着实是吓到了,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使劲浑身解数的哄着,甚至放下脸皮,学起了猪叫。而边上坐着的“孩子他黑叔”则更是一脸懵逼,懵逼中带着一丝无辜与慌乱,用不算太标准的中文说到:“怎么办,我好像惹她生气了。”这种时候,“老阿姨”不但要安抚痛哭的雨萱,还要顺带着跟“黑叔”说几句象征性的安慰性语句:“没事,没关系,不怪你,他只是想家了。”也就是在雨萱哭了几次之后,小毕就来得更少了些,独留“老阿姨”一人面对这凌乱的情况。被雨萱哭的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的“老阿姨”仔细的分析了一下雨萱的情况:她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目前因为生病只能躺在床上,连上厕所,洗漱都在床上,手上还连着监护仪,滞留针……我仔细一琢磨,这要是我我也得哭啊,再想想我们给他拿的绘本似乎也不是那么对她胃口,这要是我,躺在病床上还有人逼我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那以我这小暴脾气怕不是要和他拼命。何况她年纪这么小,能跟着我们这么折腾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她还没有读过幼儿园,那就更是,弄不懂这些英文了,所以对小毕产生恐惧也是可以理解的。
琢磨明白了这件事情的“老阿姨”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第二天一大早就骑车去了新华书店,自费给雨萱买了她最喜欢的小猪佩奇绘本以及小猪佩奇涂色书,然后就到了病房,她见到我带去的小猪佩奇果然开心。为了使她更加专心的跟着我读绘本,我还使出了独门秘籍,变音大法,因为“老阿姨”本人是个配音爱好者,平素就喜好模仿各种卡通人物说话,我模仿小猪佩奇的声音为雨萱阅读起了小猪佩奇的绘本,果不其然,她那天十分配合的参与到了绘本阅读之中,不旦不哭不闹,还回答了老阿姨设计的绘本相关的问题。老阿姨不禁感叹:“最后还是社会佩奇赢了。”
下午的时候,“孩子他黑叔”意外的出现在了病房,我当时不禁捏了一把汗,于是果不其然,在四点整的时候,毁天灭地般的哭声再次响彻整个病房,“孩子他黑叔”逃也似的溜出了病房,独留“老阿姨”一人在风中凌乱:小毕,你快回来,我一个人承受不来。唉,也许这就是我和小毕的塑料队友情吧。还不如小猪佩奇(此处翻白眼。🙄)。
老阿姨自知空中凌乱也不是个事,赶紧打开手机相册,想找些有趣的图片吸引雨萱的注意力,但是翻着翻着忽然找到了老阿姨以前住院的照片。记忆仿佛回到了老阿姨的高中时代,那时候的老阿姨因为患有某种身心疾病,所以是个病秧子,班里同学还给老阿姨起了个外号“陶瓷娃娃”不能碰,一碰就碎。因为经常要往医院跑。可能也是因为长期与集体脱离导致“老阿姨”内心比较脆弱,情绪比较不稳定。尤其是在大一那年住院之后确诊了中度抑郁。那个时候真的很希望有个人可以多给我一些理解,一些包容,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想到:如果给雨萱看我住院时期的照片,告诉她,我的手也和她的一样插过滞留针,也因为拔针而留下过一个又一个的针眼,她会不会觉得好受些,至少有人懂他,有人和她有过相似的经历。(当然我的病应该没有她这么严重。)
我试探性的拿出照片开始和她讲道理:“雨萱,你别哭,你听我说。你看,阿姨的手,手上这个东西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呀。”她说:“不看……”(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然后扭过头继续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于是就我也开始学她:“嗯~你看看嘛,你就看看嘛,你就看……看……嘛,不然我也哭了!”不枉我拉下老脸卖萌撒娇雨萱终于看向了我手机上的照片,我指着我手机上的图片说:“你看,阿姨的手是不是和你一样啊。”她一边吸溜着鼻涕,一边梗咽着点了点头,然后用手指了指滞留针胶布上的一行字说到:“连字都一样。”我一听,哟呵,真着了我的道了,看老娘继续套路你,然后我又翻出一张照片说:“你看,这个是不是也一样?”她又点了点头,半晌又摇了摇头:“嗯,这个没有字,有点不一样。”我露出了狡黠的笑容:“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住过院的人,我们是一样的。”她思考了一下,忽然破涕为笑,我松了一口气,开始跟她分享住院时候的故事。
通过陪护雨萱的经历我忽然明白了,病床上的那些孩子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能够陪在他们身边与他们一同与病魔战斗的革命战友,也许只是一种认同感,一种同理心,甚至只是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你看,你不是一个人,你和我没什么不同。”因为当他们生病时,他们在感受到病痛的同时还会意识到他们似乎与其他健康的小朋友不大一样,尤其是对于住院的小朋友们来说,他们不再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自由自在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就是这一点点的不同就可能使他们自卑,使他们觉得不公平,比如说雨萱,每一次实践队在多功能厅举行活动时,别的病房的小朋友都可以下床参与到活动中去时,只有她要一个人躺在监护室的床上,最多只能和陪床的姐姐雨涵一起玩一下,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她,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但是如果这时有个人可以陪在你的身边并对你说:“没事,不要怕,我懂得你的感受”时,你会不会觉得好一点呢?我想孩子们需要的不只是陪他们玩耍,也不只是给他们读书,也不仅仅只需要一个陪伴者,如果只是陪伴的话我觉得孩子的父母绝对做的比我们好。我认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位耐心的,懂他们感受的革命战友。一个真正去考虑他们需求的人,而我们这些实践队员要扮演的角色也应当是这样的。比起作秀摆拍式的人文关怀者我更愿意做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人文关怀者。
我,小毕和雨萱的故事还会继续,期待着小毕四天后的回归,我相信在我们的故事之后还有很多相似的故事正在发生着,地点可能还在这张病床边,也可能不在,而变成世界的某个角落中的某张病床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45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