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非遗之志,守文化之魂”,为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在京传承与发展状况,发挥新时代大学生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一份光和热,北京化工大学“京津晋蒙”实践团于7月22日探访了以展出新写实剪纸艺术为主的李闽剪纸艺术馆。
中国的剪纸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出身于画家的李闽先生大胆探索,将当代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的剪纸手工艺有机结合,创造出新写实剪纸这一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古老的剪纸艺术登上大雅之堂,在新时代下迸发出新的光芒。
这天早晨,我们抵达位于北京昌平文化区的李闽剪纸艺术馆。艺术馆大门由古色古香的灰砖红木修葺,门匾上的金字小巧而并不张扬,仿佛大隐隐于市。艺术馆内部陈设典雅朴素,为典型的中国徽派民居风格,这里陈列的100多幅剪纸艺术画讲述着无言的故事,静候着欣赏它们的人们。
起于民间,艺术萌芽
展馆负责人热心为我们介绍了艺术馆的创始人李闽先生和他的创作:李闽先生是长期生活在民间艺术氛围浓厚的河北蔚县的一位专业画家。蔚县剪纸本是廉价手工艺品,剪纸手工艺人艰难谋生。李闽先生为改善手工艺人生活状况,同时将传统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深入民间进行艺术创作与实践,逐步探索出新写实多层剪纸艺术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并申请国家专利,将传统剪纸艺术继承性创新、创新性发展。
作品创作,精益求精
通过展馆播放的艺术记录片我们了解到,一幅写实剪纸艺术作品由多层剪纸叠加而成,从下往上由浅至深,每一层的色度不同,方可构成一幅作品凹凸明显、立体感强的作品。创作一幅作品,首先由李闽先生构思并在电脑上绘画出其每一层的形貌,模板再交由刻工刻画。刻一层往往需要8-30张宣纸相叠才可下刀刻画,最后选出其中成型剪纸叠加组成作品。
发展受阻,仍待推广
经展馆负责人介绍,艺术馆创立以来三年时间,常有群众来参观欣赏,中央电视台也曾制作专题纪录片宣传推广,写实多层剪纸这种新的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欣赏。但遗憾的是,这种艺术的发展仍遇到诸多瓶颈。
我们了解到,首先是作品创作周期长,时间和精力成本高,一幅作品创作时间少则三到五个月,多至一年,对手工艺人的耐性有一定考验。其次,这类艺术形式创立时间不久,关注人群少,在市场上较为冷门。最后,在产品商业化方面,作品不通过网络渠道售卖,为严格保证正品只通过艺术馆现场成交,在网络上的宣传也并不是很广泛,产品市场还待发展。
最后,我们每个人还亲身体验了用刻刀作画的过程。当小小的刻刀握在手中,需全神贯注、精力集中,容不得半点差池,否则,已刻好的半成品可能前功尽弃。我们不由得对刻刀手工艺人肃然起敬。这一幅幅灵巧唯美的剪纸艺术,皆出自他们细腻的双手。
今天李闽剪纸艺术馆的实践,我们深深折服于剪纸艺术的栩栩如生和写实剪纸的唯美震撼。同时也意识到,在中国优秀民间艺术的这片文化沃土之上,写实多层剪纸是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萌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延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可以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身为当代大学生,除了宣传传统文化外,我们所希冀的,便是社会坏境与人民群众共同来呵护和浇灌这来之不易的老木新芽,希望有更多的人们能够欣赏和深入了解写实剪纸。我们同时也向那些坚守这剪纸工艺的手工艺人和艺术家们致敬,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与热忱守护这文化之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48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