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徐宇、刘津易(文字)刘津易(摄影)
7月16日,为深入探究“三农”中的农村问题,切入农村发展与党建工作,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赴浙江省嘉兴市“红色筑梦——和青年党员一起回嘉”实践团前往嘉兴市新农村典型——新丰镇竹林村展开专业相关党员特色志愿活动。
刚到浙江嘉兴新丰镇竹林村,村内呈现出一派优美江浙村景:整齐的民宿,一望无际的稻田,花卉与翠竹争艳,小桥同流水相依,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据悉,竹林村拥有耕地7387亩、人口4783人;村设党委1个,下设党支部4个,党小组9个,有党员164人。竹林村曾经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市级民主法治村等多个集体荣誉。
身为党员的大家,自然关注到竹林村的特色的党群建设模式:“党建+”模式。如党建+民生、党建+生态、党建+文化等。村党委更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党员"模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在党员同志们的带领下,竹林村的发展有条不紊,现在已成为嘉兴市模范新农村。
尽管竹林村的经济发展得较好,但是大家发现,较富裕的农村同样会出现孩子的“留守”问题:小朋友们的父母有着较高的工资收入,但大多是在离竹林村较远的有较多工作机会的发达市区上班,一般都在傍晚下班后回家;因此,小朋友们在假期中都被一个人留在家中,很少参加特别的娱乐活动或是与别的小朋友交流以开阔眼界。大家对于此问题展开了大家的思考:村委会可以针对此问题,开展一系列给小朋友们的暑期特色活动,而大家也可以借鉴“党建+”模式开展大家给予小朋友的志愿活动。
于是,大家征求村委董弈凡先生的意见以开展大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董先生表示,他希望身为党员的队员做一次既和大家的农学专业有关、又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通过团队的讨论、大家的能力分析、竹林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大家达成共识:来自华农实践团的六位大学生党员会在竹林村展开一场给竹林村小朋友及家长的以绘画为媒介的“嘉里有画”——植物小讲堂,村委为大家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足够的物品,并且为“党建+教育”模式开头。
正如大家在志愿活动前了解到的那样,很多小朋友在假期里,很少有家长陪同。“爸爸妈妈都在上班,没空陪我来,所以我是一个人来的。”离植物小讲堂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却有一小男孩早早地来了活动室并坐在角落里。队员们见状,上前与其交流。通过询问,大家知道了这个小男孩叫沈朋(化名),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父母都在市区工作,白天都不会回家,晚上也很晚才下班。放暑假后,沈朋平时都是独自一个人在村中,很难接收到外面多样的能力培训机会。
而这一次由实践成员开展的植物小讲堂,让像沈朋一样的小朋友找到了很好的学习与锻炼机会。植物小讲堂上,一张张好奇的面孔、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和一支支彩色的画笔让竹林村活动室格外热闹,由实践团成员主持的植物小讲堂上气氛活跃。课堂上,队员们成为了小老师,给孩子们讲述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配以古诗,让孩子们全方位了解植物,喜爱植物。实践团的认真与负责得到了回报——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活跃,认真听讲,乖巧地用画笔勾勒多种多样的植物。
实践结束后,实践团的成员向竹林村村委相关人员反应了另类“留守”问题,竹林村村委董弈凡先生向队员们承诺:今后会在村里多开展今天下午这样的艺术类、科普类活动,并且多去关心村里的孩子,给他们温暖和关怀,并帮助他们开阔眼界!
短短的一个下午,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们都收获了许多快乐:大家所给予的关心和鼓励被孩子们所接受,孩子们的画作以及他们脸上绽放的天真纯洁的笑容让队员们得到满足感。大家也确实认识到,农村的孩子们需要陪伴,他们渴望学习到新的知识!
这次活动既让实践团队得到启发:多多关注“另类留守”,为另类的“留守儿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然后更好地发现社会、融入社会;并且这次活动也让村委得到了启发:将来在假期时间多多开展多样的儿童技能发展类特色活动,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不孤单、很丰富。
华中农业大学赴嘉兴的青年党员实践团队在竹林村中的这场志愿活动,充分让大家找到身为青年党员的价值——大家的能力和激情都能刻在大家的行动中传递给群众。除此之外,大家会更加关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问题,这既是农学人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每一位青年党员的担当与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55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