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万家村,明清尚书府——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齐迹”实践团古村之行
据化学化工学院报道,为了调查淄博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衰落以及开发现状,同时为了加强当地人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并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化工学院“齐迹”实践团特举行淄博市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现状的调研活动。

7月24日,"齐迹"实践团来到了本次社会调研的第三站——万家庄村。万家庄村地处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是省级传统村落之一。初到万家庄村村口,映入实践团成员眼帘的是一座高大而又蕴含文化古韵的牌坊,走进村子,村子里的每一座建筑与装扮都在诉说着万家庄村悠远的历史与文化。

据实践团成员叙述,今天此行他们很荣幸与两位清华大学与北京航空大学的老师一同参观了万家庄极具特色的历史古迹。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万家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博物馆是按照明清时期极具特色的四合院形式建成,北屋为淄西毕氏宗祠,内设毕氏各世牌位与毕氏家训;东屋上悬“神君慈母”的牌匾,屋内是毕道远的事迹;西屋是学堂,内有孩童和老师的雕像。

在参观博物馆时,实践团成员通过认真记录村支书的介绍了解到毕氏家族的来历:毕氏始祖毕敬贤从博山石炭坞迁至王村镇西铺村,毕氏在此繁衍到五世,自六世起,毕廷佐看到万家村是一方风水宝地,便迁移到万家村安家落户。到明朝末年,山东望族毕氏的毕延佐生有七子,其六子毕木又有八子,故有“老七支、少八门”的说法。“少八门”中了两位进士、一位举人、两位贡士、两位秀才,跻身仕途又能成为一朝之名臣的是他的四子自严、六子自寅和八子自肃,其中毕自严官至户部尚书。随后,村支书又带领实践团成员与两位老师参观了一些极具历史特色的建筑物,比如:万安溪、谕葬墓、公高碑、功德碑墙和各支始祖碑等。

至此,化工学院“齐迹”实践团对万家村的调研已全部结束。“齐迹”实践团后续还会对临淄与周村的其他古村落进行走访调研,让我们持续关注“齐迹”团队后续一系列活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96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