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百年精粹,扬传统绝学”——探寻面塑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一路颠簸,七小时奔行,7月21日,山东科技大学崂山面塑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抵达青岛崂山区二月二农场,对当地传统手工面塑手艺展开调研。
实践队员集合出发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二月二农场占地约100亩,环山抱水,景色宜人。在农场王主任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农场,仔细听取王主任关于农场基本情况的介绍。通过一番对话,大家对二月二农场的全貌有了大体的了解。据队长尹学龙介绍,经过参观,自己认识到二月二农场不仅是面塑文化的产业基地,同时也承接了崂山区所有中小学及市内四区部分中小学的劳动实践活动,当地人寓教于乐,传播传统工艺的魅力。
崂山王哥庄面塑是由当地民间巧女创造的一种具有乡土艺术特色的面食,多种多样的面塑蕴含着崂山地区的特色文化。当地文献显示,明朝初年,此地居民先人随移民大潮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移而来,面食加工技艺也随之传到了崂山地区,经过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它已经渗透在民间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体现着民间手工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李海青作为崂山面塑传承人之一,曾制作了一件囊括和面、擀面、蒸制、造型、上色等所有崂山面塑制作过程的作品——《松鹤延年》,面团在其指尖舞动,凭借娴熟的手工技艺,仅用剪刀、镊子、梳子等简单的工具,一幅惟妙惟肖的作品便呈现在眼前。但现实中,像李海青这样的传统面塑继承人却已经为数不多,如何传承优秀面塑手工艺术,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成为摆在实践队员面前的一道问题。
李海青及其经典面塑作品
7月22日,实践队员们来到农场的二月二馒头房做参观。鱼花、鸳鸯、凤凰以及十二生肖等面塑各个栩栩如生,令人赞不绝口。随后,队员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制作中心,领取面团,与小朋友们一起投入到面塑的学习与制作当中。据采访到的几位小同学表示,自己在此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面塑,更不知道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但经过一番体验,他们都对面塑制作及其背后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家长在面对队员们的采访时说道:“很庆幸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小朋友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手工文化,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让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播。”亲身动手操作之后,队员们也纷纷感慨道:“学习面塑很容易,但想要真正做出好的面塑作品,真正将精良的手艺继承与发展下去,则需要苦下功夫。”
部分经典面塑作品展览
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一起体验面塑制作
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感触很深,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引领下,国家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还是对学生文化观念意识的培养都提高了重视程度,并且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通过一系列的采访调查,可以看出,正在成长中的新一代青少年缺少认识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机会,即便文化存在于身边,缺少正确引导的青年人也很少会自觉拾起来、学下去,大多数孩子对传统文化了解很少,甚至对此一无所知。想要真正继承像面塑这样的传统工艺,不能仅靠兴趣的驱动,更是需要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扩大宣传力度,将传统工艺文化广而告之,使其深入人心,在宣传中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与传统文化深度,以己之所学,承百年精粹,扬传统绝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06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