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安岳文化长廊”实践队来到安岳县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通过走访相关部门了解到,在安岳广袤的山乡之中,石窟遍布69个乡镇,数量超过十万尊。同时却又分布零散,造成安岳石刻保护及利用的困难。在资阳市着手立法保护的同时,一份《安岳石窟综合保护利用规划》方案已由同济大学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初步编写完成,目前已进入送审阶段。
通过对当地群众的走访调研发现,安岳石刻未得到各界群众广泛的认识。在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下半阕”的川渝石刻中,与大足石刻毗邻的“姐妹花”安岳石刻,却仍如深山明珠。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安岳石刻典型代表明觉洞,走访寻找更多的石刻匠人。目前安岳石刻和其他非物质技艺一样正在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后继者缺失与市场没有走出去。安岳石刻丰富多彩,其“古、多、精、美”闻名全国。尽管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如今安岳石刻走向衰落,工匠技艺也开始走下坡路,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曾经的安岳石刻造就了一大批石刻工匠,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中,也不乏安岳石刻工匠的作品。然而,时过境迁,安岳石刻工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无人愿学,后继乏人。因此,寻找后继者成了当务之急。这也要让人有反思——为什么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再流传。
(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安岳文化长廊”实践队供稿,谭棋文/文,陈果 刘帆/图)
实践队员参观情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08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