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烈日,集美大学拾欢实践小分队来到了翔安的沿海小村——莲河村。
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莲河村是翔安区垃圾分类改革试点村的第三批。然而,当我们走近村落,却发现这个村庄的垃圾分类做的并不完善。
莲河村是一个发展历史很长久的村子,从清朝便设有莲河盐务,码头也曾经热闹非凡,在菜市场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民国时期西洋风格的建筑物的残体。而现在的莲河村,与泉州南安接壤,村子正前方有机场建设计划,因此村子周围的基础建设做的非常好,从村子外观来看,莲河村比起农村更像是城乡结合部甚至是小城市的县城。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良好的村子,垃圾分类却做的不尽人意。尽管村委会已经挨家挨户分发垃圾分类垃圾桶,但大部分村民仍然在使用自家垃圾桶,腐烂与腐烂垃圾也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从村民口中我们了解到,村子较内部地区的村民想倒垃圾的话,必须拿着垃圾袋走相当一段距离投放到垃圾回收点,倒垃圾十分不便。在许多家庭门口我们能看到很多大型垃圾或者不方便丢掉的垃圾,十分影响村容。尽管有督导员会提醒村民进行及时丢弃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成效一般。
发展程度如此好的村子,为什么垃圾分类制度的进行如此困难呢?
为此我们找到了莲河村居委会的一位干部。据村干部介绍,莲河村在2017年获得【环卫管理先进村】的奖项,这是镇政府和市政府通过明查暗访后,综合评分达到90以上的村庄才能获得的奖项,可知莲河村的环境卫生情况十分不错。自上个月起,三级分拣垃圾制度才开始进入莲河村,由于进行推广还不到一个月,目前仍然以科普培训为主,家家户户都会分发专用垃圾桶,在推广初期,莲河村也进行了垃圾分类培训和动员大会,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再由这些代表组织村民学习,层层传递,时耗过长,因此,垃圾分类制度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推广开情有可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莲河村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庄,仅户口上的常住人口便有四千多名,大约930户左右。此外还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入住,在村内居住人口中比例相当可观。而全村仅13名保洁员,3名督导员。在村内,保洁员不仅仅要处理回收分类,还要清扫道路、公路,处理道路障碍物,工作量很大。因此,保洁员并不能深入到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进行逐户回收垃圾。只有保洁员小推车能到达的外围区域才能回收垃圾,其他的只能靠村民自觉处理,另外还有大量外来人口无法受到村委会的教育约束。正是因为人手和资金的不足,使得“琼坑村模式”在莲河村无法适用。
经过半天的走访察看,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莲河村是一个发展基础和环境卫生都很好的村落,三级分拣在莲河村具有充分的可能性。由于时间太过短暂,现在莲河村垃圾三级分拣制度的成败还无法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村庄,同时也是许多厦门农村的缩影。如何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村庄丝毫不苟地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每一处呢?怎样才能使村内外人员上下一心共同建设环境呢?这些都是所有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 :吴燕双 图:杨娜、于卫、陈铭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08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