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予水与田,予权与民 ——记武汉大学“酌水知源”实践队水权实践之旅

予水与田,予权与民
——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实践队赴湖北宜都、山西清徐水权调研实践之旅
一、写在前面

“水是谁的”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里,水一直是人类运用得最精妙的魔法之一,我们世代掘井取水,修渠引水,开塘蓄水,拦堤贮水。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水资源实在是太过丰富,便很少有人关心过,涨秋池的巴山夜雨、不复返的奔腾河流,所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水究竟是属于谁的。
在古代中国,普天之下皆皇土,水利设施也皆为政府兴修,水的所有权和分配权自然掌握在国家手中。直到近代,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用水量猛增,水权这个概念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
为了探索水资源确权与流转的奥秘,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酌水知源实践队7名队员前往湖北宜都和山西清徐两个水权改革试点地,开展为期9天的实践,实地考察水权改革的兴荣与困处。

二、南方有宜都,水丰塘堰足
8月21日,在武汉一如既往的高温天气中,实践队一行七人踏上了去宜昌市的火车,奔赴我们此次实践的第一个目的地——湖北宜都。宜都市是宜昌市下所属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全国七个试点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市,仅有的两个南方丰水区之一。

“修好堰塘再分水”
经过一晚的修整,8月22日一大早,我们便来到宜都市水利局,在张祥艳总工程师和刘主任的带领下进行座谈会。刘主任首先从宜都水利的基本情况、“产权共有制”改革取得的成效、水权改革工作试点推行情况、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有条不紊地做出介绍。队员们也提出了涉及水权改革方方面面的问题。通过两个小时的沟通,我们对于宜都的水权改革有了更全面透彻的了解。在这个水资源丰富的三峡门城,水权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做好堰塘这个盛水的容器,然后将容器中的水确权给农户,通过“产权受益户共有制”让农民充分接受并主动执行这个政策,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和监督者。在良好的水利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用水矛盾不突出,宜都的水权改革在全国来说进行得相对顺利。然而从开始试点短短两年的时间,宜都的水权改革还未从确权迈入流转的新阶段。如何在堰塘、河流等开放型灌区实现水权的监管和流转,这个棘手的问题不仅让我们的队员们百般求索,同时也让宜都的水利人倍感困难。或许在南方丰水区开展水权改革,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水资源的确权工作上,做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控制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和改善水环境。

8月23日,按照行程计划,实践队伍上午前往水权制度推行试点村-鸡头山村进行实地调查。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结合前一日的内容,与彭书记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对水权改革的实际操作提出问题。随后在彭书记和刘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实地走访了村里多个堰塘,记录蓄水量和供水范围。当地水权确权登记制有效地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具体体现在提高了堰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蓄水量,同时改进了堰塘的生态环境。就像当地村民说的,“水法潜力大,涉及千万家。方法不想好,恐怕要搞砸。”水权改革只有做到利民才能受到百姓支持,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水资源确权的好处,才能激励百姓主动节水护水。减弱用水户间用水矛盾、实现水权的交易等,都是有效推动改革深入的好方法。
8月24日上午,队员们在宜都街头和水利局派发完调查问卷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去往下一站——山西清徐的旅程。

三、北方有葡乡,泉涌井水甜

“调整产业结构与滴灌节水双管齐下”

到达清徐的第一天是个凉爽的初秋早晨,清徐水利局丁保平局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水权改革的显著成果——平泉村不老池。在实行水权改革后,村里的不老池等多处泉水复流,并由水利部门指导完成了养殖灌渠等配套设施建设。池中泉水长年自流,水质较好,用于村里灌溉用水及村民日常洗衣做饭,堪与济南趵突泉并肩。接下来我们来到山西森海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我们近距离观察了精准计量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以及其他先进的生态节水工程,交错的水管与葡萄、枣树、柿子等经济作物在山坡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白石沟流域,在这里,通过水利部门多年的治理,发展了一万三千余亩葡萄林,三万多亩水保林,26座空心坝,通过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和建设空心坝储水设施达到节水和分配水的效果。马不停蹄地回到水利局后,数字中心的工作人员又像我们展示了水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水利信息系统。其中包括了水利工程动态管理系统、初始水权四级分配、用水计量控制系统以及地下水位监测系统。队员们认真听取并做了详细记录。

“每家每户一证一卡”

第二天的实践可谓是此次清徐之行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去了清徐水权改革的两个试点村——高花村和小武村。高花和小武两村均已经全部普及农业灌溉机井控制,由浇地转变为浇庄稼。水务局的韩工程师作为机井的主要督造者,为队员们清晰详尽地介绍了机井灌溉基本情况以及水权分配原则、具体使用操作,并向我们展示了村民水权分配配额表、水权证和机井取水IC卡。队员们走进地里田间,亲身体验了IC卡的操作方法,感受到取水的便利与灌溉的高效。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清徐已经实现用水户间水权交易流转,村民可以在村委会的平台上合法转让水权。目前,清徐县地下水位回升,已基本保持不变,供需平衡,这都受益于因地制宜的水权改革。
接下来的几天,队员们来到了河灌区调研。由于河灌区的水自然流淌在河道中,与井灌区采取的地下水不同,需要通过其他办法实现精确管理。清徐县的做法是一方面修建河道防渗工程,减少河水下渗浪费,另一方面引进澳大利亚太阳能闸门设备以及排水系统,按量放水,同样做到水权确权与分配。
实践结束后,带着对清徐水权改革阶段性成功的欣喜和对未来道路的沉思,队员们坐上2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一路向南,返回武汉。

四、总结

“未来我们将怎样用水”

水权改革改的不仅是水,还是我们的用水习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显得过低的水价一直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水还很多。然而事实是,我们不得不在用水上面“斤斤计较”。把水当做一种特殊的商品,将是未来的主要方向。当真的有一天,城镇居民按需取水,不再随心所欲;农业灌溉精准到亩,不再大水漫灌;工业用水要在市场上挂牌购买,不再向政府取得取水证可。水既要花钱购买又能流转盈利,就像土地一样成为人们的财产权的一部分,水权改革才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在这期间还有很多的困难和矛盾要解决,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将面临的一大考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1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些精神,红心筑梦寒假社会实践团深入社区、乡村等地进行宣讲……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纸”为明天
据相关部门调查,每生产一吨纸需要砍伐十七棵树,由于现在办公领域及其他消费纸领域的发展,纸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一种艺术品,供人欣赏。 …
“纸”为明天团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9月2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纸”为明天社会实践调研团队针对济南市纸张的利用,回收调研活动圆满结束,共为期8天。…
永不褪色的记忆
永不褪色的记忆­­——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今年的夏天酷热如旧,今年的阳光耀眼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拥有不同的精彩。因为我们这支名叫函来数往的三下乡志愿者队去到重庆 …
为“留守”“空巢”的天空撑起一把伞
为留守空巢的天空撑起一把伞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总结 2016年8月20日,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2名同学组成的函来数往爱心小分队在程伟、韩彦坤、张珍瑜三位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去江津区石门镇为期三 …
汗滴里的感动
数学科学学院三下乡心得体会 ------汗滴里的感动回忆里有那么一段短暂且深刻的三下乡之旅,短暂中带着丝丝的离别不舍,深刻中夹着缕缕的感动不减。暑期三下乡,这过程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 …
感动,感谢,感恩
感动,感谢,感恩三下乡是一段路,时而坎坷,时而沿途风景独好。她告诉了我,没有一个人的前进道路是平平稳稳的,即使是河中穿梭航行自如的船只也难免颠簸,因此生活受伤难免,失败跌倒错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 …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为更好的关注留守儿童,服务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农村培养新型人才打好基础,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针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开展了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下乡送温暖,携手铸未来
下乡送温暖,携手铸未来——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三下乡支教结束了8月20日的走访工作后,8月21日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函来数往三下乡志愿者队伍经过短暂的车途,来到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金龙小学。走进校 …
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
让留守之地阳光普照——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函来数往三下乡支教授课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本该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但有这样一群少年,当同龄的孩子在家的温室中享受着父母带来的温暖时,他们却被留 …
让“留守”“空巢”的大地不再干涸
让留守空巢的大地不再干涸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 青春热血当扬鞭,真情共筑爱心墙。2016年8月20日至22日,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紧紧围绕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