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中农业大学赴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弘扬戏曲文化,振兴武汉“戏码头”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李思佳

 华中农业大学赴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弘扬戏曲文化,振兴武汉“戏码头”

(通讯员 李思佳)弘扬汉剧楚剧文化,传承民族经典。7月24日至7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陆续前往湖北剧院、琴台大剧院、武汉汉剧院等多个剧院,深入了解汉剧楚剧艺术。与此同时,团队成员通过社区走访调研,进一步了解汉剧楚剧发展现状,加大汉剧楚剧宣传力度。

据剧院工作人员介绍,楚剧,形成于清末湖北黄陂、孝感一带,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表演质朴,诙谐机趣,擅长刻画小人物见长,其剧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声腔分为“迓腔”“小调”“高腔”三大类;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2006年,入选国务院颁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汉市楚剧团”建立于1951年,2005年更为“武汉楚剧院”,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艺术创新为目标,创作出一大批精品剧目,其中《狱卒平冤》《养命的儿子》《你是一条河》等剧目分别荣获“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曹禺杯优秀剧目奖”、全国电视“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获国家级奖项36人次,获省、市级奖项303人次,是一个行当齐全,艺术实力雄厚的地方戏曲剧院。

1_副本.jpg

  汉剧由民间来,旧称“汉调”,历史悠久,是楚地的文化集萃,也是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近四百年历史。它以南北文化相融为著,开板腔体、弦索“皮黄合奏”之先河。唱腔优美,曲调丰富,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西皮腔刚劲有力,高亢奔放,二黄腔缠绵细腻,柔和委婉,均有丰富的表现力。

  汉剧角色分体系十分成熟,有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四功五法技艺独到,囊括各种类型人物。在历届全国性的艺术大赛中,剧院显示出雄厚的人才实力,武汉汉剧院新编大型历史剧《王昭君》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大型汉剧《宇宙锋》2012年受邀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并荣获湖北省首届艺术节“楚天文华大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暨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2_副本.jpg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汉剧楚剧文化,团队成员奔赴各个社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现场采访等方式对楚剧汉剧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戏曲作为“慢文化”的代表,如何突出重围,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也是我们团队和广大戏曲爱好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3_副本.jpg

  在活动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武汉汉剧院国家级非遗创承人程良美老师以及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童文春老师。

  在楚剧“悬鱼太守”四省巡演之“剧中对话”系列艺术交流活动中,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被问及“从一开始,作为一个懵懂的新生接触汉剧到如今成为表演艺术家,对汉剧的看法有没有什么转变”时,程老先生动情地说:“认识前,夹生;认识后,可爱。做戏曲这一行会受到很多委屈,虽然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只要汉剧需要我,我仍会为汉剧毫无保留地奉献余生。凡是朝三暮四的人都很难成功,认准一条路,走下去,不可避免会遇到打击与挫折,但一定要有信念,不要放弃。现在不要脸,以后要大脸,一定要虚心学习,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

  武汉市新洲区楚剧团团长童文春在谈及楚剧文化发展现状时,表示希望能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继续推进,一方面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年一代对戏曲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借此吸引戏曲爱好者,储备人才。他说:“戏曲文化不同于快餐文化,我们希望当代青少年能静下心来,去发掘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4_副本.jpg

  戏曲之美,是陈年之美酒,亦是生活之上品。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对汉剧楚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戏曲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一场场演员的演绎中,我们是看戏人亦是戏中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传承使命。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弘扬戏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5_副本.jpg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21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关注脑瘫儿童,助梦启航
大学生网报马鞍山7月27日(通讯员鲍容川)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等症状,脑瘫儿童群体应当引 …
2018“博士团”暑期社会实践|湖南农大博士团奔赴芷江助力打造美丽湘西水城
7月27日上午7点,湖南农业大学“水生态+”暑期博士团乘车前往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进行水资源保护宣传,开展水土保持技术指导工作。…
中量大学子用心浇灌三溪乡的孩子们
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志愿者们在似梦非梦中和三溪乡说了声再见。 初来乍到那天,志愿者们被三溪乡这个美丽的小乡村深深吸引住了。随风飘浮的云朵挂在湛蓝的天空上,热心的村民笑 …
山东理工大学“保卫建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问卷调查
七月二十六日,山东理工大学“保卫建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聊城大学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的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本校学生对建筑行业的看法,以及教师职工对建筑行业的想法与展望。…
山东理工大学“保卫建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采访山东东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七月二十五日,山东理工大学“保卫建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的山东东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采访调研。…
七月盛夏且听蝉鸣,东方学子探访美乡
七月盛夏且听蝉鸣,东方学子探访美乡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赴嘉兴开展“百名学子寻访百美乡村”实践服务活动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在省农办社会发展处的大力支持下,7月1 …
中国计量大学“萤火支教小分队”:将非遗带进课堂,让传统浸润童年
为积极响应浙江省团委“双百双进”活动及缙云县“春泥计划”号召,给留守儿童带去新视界,送去温暖。2018年7月22日上午,中国计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萤火支教小分在缙云县姓潘村文化礼堂,开展太极拳教学。将 …
开平碉楼调研心得
调研心得开平碉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江门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江门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 …
材料学院“守护同一片蓝天下的笑脸”社会实践团队发放调研问卷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三门里村--迎龙楼篇
三门里村--迎龙楼7月19日,我们跃起调研队踏着晨雾来到了在开平市赤坎镇的三门里村。三门里是关氏家族的第十四世祖关芦庵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从赤坎镇关族的始居地大梧村分族迁来兴建而成,有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