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学堂往事,漫漫理工历程。为挖掘书籍记载之外的理工轶事,进一步了解百年理工的校史校情,7月19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百年青史,理工情”实践团队在队长马瑞菊的带领下,前往退休教师刘文学家进行采访。采访中,刘文学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与河南理工大学数十载的缘分历程。
“我是在1963年开始入校学习5年,一毕业就被派到鹤壁矿场工作,后来因表现优秀,有幸成为第一批优秀干部回校任教,从那之后,就一直在学校工作。任职期间,正值文革,学校在六五级毕业后不再招生,只剩老师留校搞科研。不过,文革期间的学生都是通过工农兵学院推举入学,77年恢复高考后,就一直是通过考试录取的。”
“当年的学习条件艰苦,学校没有丰富的藏书,电脑也只有一台,几乎不让使用。校园环境也是恶劣的,就我的入校心路历程来说——远看是庙宇,近看是学校,校里和尚多,生活真枯燥。还有,当时的厕所是旱厕,我们叫它‘香飘四季’,之前的南操场是一片空地,学校一般把垃圾丢到那,它就有了“金银滩”的美名。”一说到学校一些地点的别称,刘文学满脸微笑,并用幽默地解释它们的由来。可见,当时的师生苦中作乐中,也充满着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刘文学还在采访中回忆了一件始终让他难忘的事。“那是1975年的一个大雨天,当时的老校长王际岩亲自到我家里,问我屋顶是否漏雨,我当时非常感动。身为校长的他,却一直心系教职工的日常生活,直到现在我都把他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学习榜样。”
在采访的最后,刘文学还对学校的发展和下一级将要到来的新生表达了期许。 “随着学校的扩张,教育水平的进步,我希望学校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先进的科研技术,培养顶级精英,为社会输送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新生是学校新的希望,我希望他们志向远大,吃苦耐劳,好好学习知识,为之后步入社会打好理论基础。”
采访结束后,刘文学还找出一张20年前63级全体师生的合照,向队员们指出照片上年轻的自己,他感慨时光飞逝,如今自己已退休15年,真心怀念当初的任教时光。
校园趣事三言两语道不尽,殷切盼望体现师生情。在刘文学的口述中,队员们了解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学校历史,这座百年学府也在每一个人心中变得愈加高大深沉,愈加富有魅力。河南理工大学的追溯之旅,还需要实践队更多探索和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31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