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粗布现状 传承纺织文明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杨琳/文 赵麓文/图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陕西咸阳粗布文化调研团”的四人小分队奔赴武功县贞元镇南可村,走进寻常百姓家,了解粗布的现存状况及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在村委会代表的带领下,共走访了十几户农户,详细而全面地了解了南可村粗布的“前世今生”。村委会领导的热情相助、村民的耐心讲解与示范、队员们的求知精神,共同促成此次调研的成功。
据了解,现如今村里的青年常年外出打工,而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也极少织布,只有少数妇女在家务农的空闲之余,会坐上老式织布机,大多是为家人制造床单或者为儿女置备嫁妆礼品。尽管村委和县政府的补助使村民购买织布机的价格十分低廉,由此鼓励大家将手工织布的技艺延续下去,但是收效甚微。由于布匹质量好,健康舒适,也经常会有人到村上收购。村里纯朴老实的人们约定俗成,一张极大的床单,全程纯手工制作,用四扇缯的统一售价160元,两扇缯的150元。可见,粗布带给村民的收入非常低微,大大削弱了织布的积极性。令人遗憾的是,在南可村,并没有找到粗布技艺代代相传的继承人。正因如此,陕西老粗布文化与技艺的保护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
经过走访,我们大致了解了粗布在小家庭里的情况。拍摄过程中,看到一匹匹颜色艳丽、价格又亲民的手工织布,队员都不由自主的被西北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深深震撼与吸引。
中华纺织文明历久弥新,老粗布承载着陕西独特的历史记忆。南可村的深入探寻让调研团感受到了粗布文化的烟火气与生命力,真心希望这独一无二的文明继续鲜活下去。
来到贞元镇南可村
欣赏老人织布并访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33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跨越千年时光,融汇了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儒儒德致学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之地,通过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感悟非遗传承的艰辛……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员们抵达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抗战展览馆进行实践调研。这次以“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实……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时代更……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春节深……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