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构图饱满、色彩绚丽,线条粗犷奔放,人物造型夸张,装饰丰富多姿,极具地方特色。为了深入了解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现状,2018年7月17日,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赴开封文化寻访团的成员们来到了开封市博物馆中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厅进行非遗寻访实践活动。
图为开封市博物馆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主任蔡瑞勇带领团队成员进入展厅
匠人口中言,青年心中事
一进展厅,就看到了一个老者清瘦的背影,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安静的坐在工作桌前,略微显驼的背,花白的头发,时间这把刻刀在老人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身着朴素的衬衫,一条简单的裤子,这便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画泰斗”郭太运大师。郭老致力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已有80多年,可谓是用一生去坚守年画,用一生去传承年画。刚见到郭老先生时,团队的成员都感到十分惊讶:虽已是93岁高龄,但郭老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超乎了我们的意料,他亲切的向成员们打招呼并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采访中,郭老先生对团队成员所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就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兴衰、工艺流程和特色以及在当代的保护和传承展开了生动详细的讲解。郭老先生的话语里一直透露着对木版年画的挚爱,但也不免带着一点悲伤与无奈。“有一段时间我是有些心灰意冷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木版年画逐渐不被人们所接受,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必须传承的,所以我没有放弃,还是始终坚持在这项事业上。”这句话出自老先生之口,平实的话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成员的心。采访完老先生后,团队成员目送着郭老先生离开,烈日下,老先生远去的背影,渺小而伟岸。
图为郭老先生亲切的同团队成员们沟通交流,耐心解答问题
观赏陷于美,实践方知难
随后,在蔡主任的带领和讲解下,团队成员完整地参观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厅。经过蔡主任详细而生动的介绍,全体成员对这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工艺流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参观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最后,成员们在蔡主任的指导下体验了年画制作中较为简单的的印制环节,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除此之外,年画制作中还有很多复杂的工艺环节,年画手艺人们只有通过长时间的钻研、练习和积累才能做出如此细致美观的作品。
图为蔡主任指导团队成员亲身体验木版年画制作环节
非遗保护,人人有责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时间的流淌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革新。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感受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形势的严峻。如何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提升公众对其的关注度是目前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希望通过这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去寻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热情,一份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同郭老先生及蔡主任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36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