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赴高原藏区开展支教活动:教育的本质是见多识广
“老师,老师,我来帮你一起打扫吧!”下课铃响后,学生背着书包匆匆打扫后跑出教室,一名支教队员在教室里打扫没有弄干净的地方。一颗小小的脑袋探到门口,向打扫卫生的支教队员轻声说道。
这里是神秘的康巴藏区,七月,西南石油大学“筑梦甘孜支教队”走进高原藏区,奔赴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奔都乡俄木学村进行暑期支教调研活动。
据了解,得荣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青藏高原边缘横断山脉、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地势贫瘠,农作物稀少,主要特产有树椒,核桃,酥油茶等,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不多。因此,得荣县的人们常年在外工作,村里老人小孩居多,孩子多为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较差,所受到的教育也很贫乏。
支教队队员对学生进行家访的途中
打破语言障碍 开展暑期夏令营
“老师,老师,我是来报名的。”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到报名处对支教队员大声的说道。
“好的,你叫什么名字呀?”支教队员热情地说道。
“格绒拉姆。”孩子用夹杂着藏语口音的汉语大声地说道。
“不好意思我还是没有听清,你可以写下来让我看看吗?”支教队员地问道。
孩子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在自己的名字,虽然出了一点小插曲,但还是成功地报上了名。
记者了解到,当地藏族通报的名字基本是通过藏语音译过来的,当地基本上只有年轻一代才懂汉语,所以孩子们在说出自己的名字时,多少会夹带一点藏语的味道,语速也比较快,外地人就不容易听得懂。
虽然这里的人们以藏语为母语,但大多数孩子的汉语还是说得很流畅。支教队员认真地倾听着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话,耐心地与每一位孩子进行沟通。
一名会写字的学生正在自己填写报名表
规范行为习惯 认真对待细节
夏令营刚开始几天,支教队员们发现每次放学后教室里总是留下了很多垃圾,操场上更是充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食品包装袋,教室里的桌椅板凳也是乱七八糟的。支教队员从校长的口中了解到,这些孩子没有养成一些必要的好习惯。基于校长的委托以及实际情况的考虑,支教队员认为十分有必要给孩子讲一讲在学校的行为规范以及习惯的养成。
于是,每天下午放学时,孩子们被分为两拨,在队员们的带领下,一拨负责清理校园垃圾,一拨负责整理教室。俄木学村幼儿园的操场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在操场忙碌着,炎热的天气使他们稚嫩的脸上布满了汗水,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动作。
“老师,我们把垃圾都捡完了。”当看到操场终于被打扫干净时,孩子们笑得格外开心。
着重英语教学 提高学习兴趣
“我家孩子在这山区读书,英语老师很少,孩子基础很差,希望你们能给他好好教一下一些基础的知识。”一位送孩子过来的家长说道。
“A、B、C、D......”这正是孩子们对英语的渴望而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对于英语的认识很少,甚至不能完整地背出英语字母表。应校长的要求,以及基于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考虑,筑梦甘孜支教队的成员将此次的课程重点主要放在英语的学习上。
第一堂英语课程出现很多支教队员没有想象到的情况,很多孩子背不了完整的26个字母,会写的,格式也不大正确,更是有孩子按照汉语拼音的读法去读英语字母。
针对这种英语参差不齐的情况,经过开会专门讨论后,支教队的队员们开始将这批孩子分层次教学。
首先几乎没有基础的同学,安排队员去专门从26个英文字母的书写和背诵以及发音开始,再之让这些孩子学会一些简单的日常单词和用语,比如“one、two、three、Nice to meet you……”。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孩子,队员支教队员们选择从最基本的语法和音标开始系统复习,接着一边给孩子们划定单词短文背诵任务,一边给孩子舞台,表演英文舞台剧。
一名支教队员正在给学生讲解作业
“教育的本质是见多识广。他们能跟你们相处这么久,就是最大的收获了。”如奔都乡中心校校长罗绒金巴所说,短期支教给孩子们带来的知识性东西并不多,更重要的是通过支教队员给他们传递的正能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们所能做的不多,仅仅是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给更多人带来温暖,承担起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36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