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理工校史校情,坚定理工学子对校史文化自信、强化其文化担当,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百年青史,理工情”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群众,用文字记录群众心中的理工风云,用相机拍下群众口中的理工情谊。7月20日,团队一行在队长马瑞菊的带领下,对校园中活动的老人以及离退休干部处的老干部进行了采访拍摄。
当日上午,团队队员邀请前往校医院拿药的晋祥礼老人接受采访,老人亲和热情,向队员们慷慨陈词地讲述旧时学校那段举步维艰的峥嵘岁月。身为文革结束后矿院第一任辅导员,晋祥礼曾肩负着矿院振兴、学校复兴的重任,老人一再强调,当年日军侵华,时运维艰,校长孙越崎带领大家举校西迁,不为敌人留下一针一线,其果敢睿智、誓死捍卫学校、学生利益的精神鼓舞了无数师生。
而面对队员采访时,对于同样历经过战争风云的陈老先生,除了感慨往昔的艰辛和不易,他还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展望。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老人,对于国家政治时事、学校教育动态仍了然于胸,他说,大学之大在于培养人才之大,我们的社会日新月异,教育发展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肩负起育人重责的同时,要注重自身学术能力的培养,学校要注重发展特色专业,力求基础教学与高端科研技术兼顾。
当日下午,团队一行还前往离退休干部处探访了刘楚鑫和王怡录老人,两位虽然都是耄耋之年,但谈吐清晰、思维敏捷。83岁高龄的刘楚鑫,曾任学院电气系主任并于1998年退休。在访问中他回忆道,“焦作矿业学院能够发展至今是预料之中的,70年代校领导曾两次请求迁址郑州但都未能如愿,当时还是在职教师的我深受打击,那时我就想,无法靠改变环境来发展大学,那就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他还半开着玩笑半认真地说:“作为学校的退休教师,我们这些老干部既骄傲又自豪,希望青年学生多多锻炼体魄、增强意志。”谈及学校110周年华诞,老人衷心地祝愿母校能跻身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学科优势,提高人才质量。
此次路拍和访问活动的开展,切实促进了实践队员增长知识、树立才干,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努力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能力人才的热情和信心,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实践队探索理工校史校情的发展进程和学院育人工作的开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41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