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改写日常生活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8年7月9日至20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智慧城市——移动支付”调研团队在出征仪式后正式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就“移动支付”话题以随机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查,在人群中随机选择对象向进行访问,了解人们对于移动支付的一些基本看法。
实践队员街边进行采访调研
张佳慧摄
“主要是出门时不用带现金比较方便,”受访者表示。移动支付的最大便利之处是减轻了出门的负担。除了“便捷性”这个第一印象之外,不少受访者表示移动支付还可以避免假币流通、现金失窃等风险,同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使得收入与支出一目了然、方便记录。谈到这一点,有同学感慨:“之前总是不知道钱都花在哪了,现在移动支付的账单随时可查,也有助于我们学生查看自己的日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方便理财。”
当然凡事都有利弊之分,虽然移动支付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当今社会中可使用移动支付的地点越来越多,几乎每个收银处都贴有收款的二维码或配备扫码设备,很多店家出现了零钱不足、无法为使用现金的顾客找零的情况。“这对于老一辈用惯了纸币的人就不太方便。”受访者如是说。
实践队员进行深入采访
张佳慧摄
一位中年受访者说:“虽然移动支付快,但是总觉得一点一按后,钱没经过手里就流出去了,感觉不踏实。”在他看来,移动支付的弊端源于货币的虚拟性。不少人习惯了从钱包中掏钱付款的流程之后,一时难以适应移动支付的流程,相应地也必然存在警惕性。
移动支付的风险是切实存在且不可忽视的。现在的智能手机大多数配有指纹识别功能,微信或支付宝付款只需手指轻轻一点便可确认付款,更有“出示付款码”即可免密支付的支付方法,这些都是集便利与风险于一体的付款方式。“熊孩子用父母手机充值游戏”“付款码被不法分子扫描”等新闻屡见不鲜,可见移动支付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了一定的隐患。而对于预防风险的措施,许多人尚未有周全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实践队员进行问卷调研
孔为云摄
在调研中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移动支付带来的风险性,对于如何防范的问题表现得有些茫然。但其中一名同学说到了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充分了解移动支付相关的知识,比如有哪几种可以付款的方式、流程一般都有哪几步之类,不要轻易听信他人指导的操作。”了解它,才能自主有效地操控它,才不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团队成员通过调研发现,除了日常的购物之外,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推出相关的业务,吸引投资者以移动方式进行投资或理财。移动支付的市场正在不断地扩大,并且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主流的支付软件例如支付宝等也已全面实名制,并且进行面部扫描识别保障支付安全。但如何进一步降低移动支付的风险,让移动支付与现金支付能够妥善共存仍然是主要的问题。全体团队成员将继续进行调研,对移动支付安全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努力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相信在“智慧城市——移动支付”为代表的各种实践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移动支付的发展会更进一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45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