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知“竹”常乐传承竹编之魅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魅力女红,篆绣传承”实践团 作者:刘一帆 高腾飞 吴琪 赵靖晗

  知“竹”常乐传承竹编之魅

  摘要:品味竹编魅力,传承竹编文化。

  苏轼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编作为我国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是将毛竹劈成篾片或篾丝编织成一种用具或工艺品的手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解竹编的文化特色以及今后的发展状况,7月19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魅力女红,篆绣传承”暑期实践团队对焦作市博爱县尚堂村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并访问了90岁竹编老先生卫世周。

  走近竹编文化,品味竹编魅力

  实践团队几经辗转,终于抵达博爱县尚堂村,见到了90岁的卫世周老人。他身着一白色汗衫,在自家门口专注地编竹篮,身体健硕的他性格格外开朗,与他交谈颇是愉快。

  问候介绍后,卫老先生带队员们去看看村里的环境。村里树木茂盛,夹杂其中的几十亩竹林颇引人驻足,成为村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为竹编提供了原材料。随后,卫老先生带领实践团队走访了几户做竹编的人家。走进一户人家,前院和后院都有老人在编竹篮。据了解,有位老奶奶从7岁起便开始学习竹编,一直坚持到现在。她说到:“竹编是俺们这的传统,村里的大多数老人都是从小就学竹编,不过村里的年轻人很少有干这个的了。”交谈中实践团了解到,编一个普通的鱼篓大约需一两个钟头,一个月下来大约能做150个。除鱼篓外,他们还编垃圾篓、竹篮、果盘等日常用品,小部分留做家用,余下的便向外出售。

  艺人现场教学,学习竹编制作

  经一番了解,队员们对竹编的编织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卫老先生和其他竹编老人决定让队员们亲身体验如何编制竹编。

  在正式编织前,需将竹子暴晒、淋雨,再暴晒、存放,然后才可进行削竹、编织等工作。需要格外小心的是竹条易划伤手,但大家仍然兴趣不减,学习气氛格外浓厚。在编织过程中,队员们体会到了制作竹编的困难,竹条不易削开,竹篮底座较难制作。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队员们收获满满,竹篮制作取得初步成功。

  竹编后继无人,传承令人堪忧

  竹,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从未在日常生活中缺席,但如今竹编的传承却堪忧。经卫老先生介绍,做竹编的多半是老人,年轻人现在都不愿意学了,相比之下,他们宁愿去做点小生意或者外出打工。从几户人家的走访中,实践团队发现从事竹编者确实少之又少。因此,关于竹编未来传承的问题,卫老先生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

  在这样的的一个年代里,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是新时代人们的牵挂,新时代奋进的目标。

  通过此次考察,实践团队意识到竹编文化是古老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愿竹编、女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迎来新时代的春天。

  供稿人:刘一帆 高腾飞 吴琪 赵靖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48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民族风采 弘扬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跨越千年时光,融汇了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儒儒德致学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之地,通过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感悟非遗传承的艰辛……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抗战展览馆的数智赋能红色传承调研之旅

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员们抵达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抗战展览馆进行实践调研。这次以“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实……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以青年之姿,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时代更……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成功:古韵新声,共鉴传承之光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春节深……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那朗”学生展现独特武术
  2018年7月29日,“晨曦”实践队下乡下乡支教的时间过去三分之二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一次武术课堂,老师们先自己展示,然后动作慢放,一步步悉心教导。  虽然正值炎炎夏日,可是小朋友都咬紧牙关,脸上挥洒着 …
有缘再会
随着文艺汇演的结束,大家沉重的思绪又回来了,共同度过了那么多天,队员之间和师生之间早已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彼此舍不得彼此,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总是要说再见的…… 同学们,再见了!我们有缘再会!…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魅力女红,篆绣传承”
 为了解女红魅力,助力文化传承,7月14日至28日,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魅力女红,篆绣传承”实践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此期间,该实践团拜访了很多传统手工艺人,走访了很多地方,听艺人们讲解女红文化、展示女红技艺。如今活动结束,但女红传承不会结束…
终于等到解放的一天
我想我一定会的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对我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珍珠,点缀着我的人生,让我的人生因为遇到他们,变得不一样!…
梦·相随:最好的我们,共同克服三下乡的重重困难
“你好!”刚见面的我们,腼腆的问候;“兄弟,早呀!”后来的我们,自然的调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助力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
(通讯员 汤晓晓)党的十九大精神犹如一声强劲的春雷,响彻燕赵大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这股浪潮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辅助作用,但创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
青岛科技大学赴济宁“新希望,梦飞飏”服务团支教工作顺利开展
  7月27日,青岛科技大学赴济宁“新希望,梦飞飏”服务团抵达支教地点已经七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下,支教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支教团本着让孩子们“不偏信,不迷信,以行动理解知识”的宗 …
探访雨湖的红色精神
宜昌市秭归县仙女村走入“七仙女”
  南湖新闻网7月25日讯(通讯员王子洋)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长江经济带精神,由华中农业大学派遣的本禹志愿服务队多年来立足科技扶贫的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农村,走访民情。其中,有这样一支七人组成的队伍, …
护心灵之窗,惜明亮之光
护心灵之窗,惜明亮之光7月16日,"秀我福医、屿梦起飞"暑期社会实践队队伍与光明眼镜在秀屿区市政广场联合举办爱眼活动,向周围群众宣传爱眼知识及护眼方法。眼睛接收生活中70%的信息,视力的减弱会给生活带来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