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为探究梁家河的“大学问”,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青岛科技大学赴延安DC艺术服务团的志愿者们赶赴梁家河,学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接受思想洗礼、锤炼意志品质,进一步深入领会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梁家河是延川县文安驿镇的一个拐沟村。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并入党,在这里劳动生活了七年。进村后,我们首先来到了知青井,这口井是习近平同志上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所挖,为了能使村民吃上干净卫生、方便甘甜的泉水,习近平同志不辞辛苦,日夜为了挖井而做设计,并在白天投身实践考察,终于完成这项造福村民的工程。
随后志愿者来到了村史馆,里面记载着村里各个知青干部的贡献以及梁家河村的发展历史,队员们对于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年少时在这里插队当知青的经历表示赞叹。从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体现了习总书记下乡时期不畏艰苦,敢于吃苦的一个不断成长过程。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蜕变到一个积极奉献到社会主义的党员,从懵懂无知的少年到做实事,肯干事为人民谋福利的村干部,再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指明道路的国家领导人。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始终不变。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的状态,也是作为五有科大人所应该学习的精神。
志愿者们为进一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特此参观走访了知青旧居。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造型别致的土窑洞,这种建筑风格成为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景致。走进土窑洞,志愿者们能看到和感受到的只有当时简陋的生活设施和艰苦的生存环境。其中一个窑洞的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们、知青们的合影,照片中的主席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开怀而又快乐。由此可见,即便是再艰辛的物质生活也抵挡不了精神与意志的顽强与坚韧,更无法掩盖习大大精神世界的光芒。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梦想,眼前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旧居旁石墙上的宣传画赫然印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建造沼气池的缩影,画旁边两行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则有力的概括了当年主席的生活态度与方式。知青旧居共有三处,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在三个不同地段住过不同的土窑洞,从六人合居到四人居一直到最后只剩他一人居住。这些旧居里都陈列着当年知青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用具,无一不透露出简朴而又艰辛的生活气息。然而物质上的困难丝毫没有阻挡住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奉献的热情与精神,他给当地百姓的生活留下了数不尽的便利与财富。志愿者们通过参观知青旧居了解到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这个小村子里的成长经历,学习并领会到主席身上的伟大品格与精神,感受梁家河背后的大学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父老乡亲永远是我的牵挂,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言犹在耳,作为五有科大人,志愿者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48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