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早,实践队员们乘公交车前往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在与工作人员交流之后,实践队员们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并亲手绘制了泥老虎、面具等物品,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稍后,实践队员们见到了柳腔传承者郑老师。郑老师介绍说:柳腔作为青岛地方戏,起源于即墨西部与平度交接的大沽河流域,流行于胶东半岛,属本肘鼓声腔系统,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用四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者跟着伴奏音调往上“溜”,由此形成“溜腔”(柳腔)。
郑老师通过用吕剧与柳腔演唱同一剧目,使队员们了解了柳腔这一地方戏曲与吕剧的不同。吕剧伴奏多用坠琴。坠琴音色浑厚、高亢、柔美。而柳腔伴奏则运用更富乡土气息的四弦,指法洒脱,不拘小节。郑老师还亲自换上戏服,教给队员们兰花指等基本动作。其中一位实践队员,更是换上戏服,和老师学起了“亮相”。
最后,郑老师感叹道自从1956年成立了即墨柳腔剧团后,柳腔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名扬全国,多次应邀进京演出,得到了郭沫若、老舍、梅兰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肯定和赞扬。柳腔传统剧目很多,约有120个。但目前的柳腔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实践队员们获悉,目前该剧团仅有10名演员,人才严重匮乏;剧团的办公、排练环境也很恶劣;受经费条件的制约,职工生活和演出需求也没有保障,收入难以应对正常支出。
此次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之行,不仅使实践队员们体会到了亲手制作非遗物品的乐趣,也使实践队员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非遗继承与发展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本实践队队员将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探寻非遗发展的新出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49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丁琪)不知不觉硒行的活动已经结束大半个月了,我也即将回到学校,而当我回想起长达九个月的“宅家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还是暑期参加的硒行志愿活动。由于学……
丁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向贝迪)相遇:故事的开始与硒行的初遇还是在大一刚开学,有一位学姐向我介绍硒行,回忆她的支教时光。夏日的绿荫下,她的脸上满是骄傲与怀念,她的笑容在阳光……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夏日炎炎,野三关那连绵不绝的山也挡不住那骄阳似火的热浪。我们硒行人肩负着不同的任务来到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开始了我们的支教服务工作。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支教生活的第三天。我与……
文天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何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于8月1日正式开始在线云支教——情暖恩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五期队员杨帅选择坚守岗位再入六期硒行。寻常说到“坚守”……
何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张仁杰)硒行,我们下次再见犹记得去年就想加入到我们学校的硒行三下乡团队,但是由于当时想要加入硒行的优秀的人太多,而平平无奇的我自然面试失败了心里一阵……
张仁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与硒行的相遇:终于等到你大一刚开学,我和一位同专业的学姐在学校的一片香樟树下聊天,那时夏日炎炎,绿荫在道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热的夏风徐徐穿过我们身旁。记得我兴致盎然,问起……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8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为宗旨,在线上为湖北……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自8月1日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团队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课业之余,以前期进行的学生兴趣……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