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实践队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合影
2018年7月11-15日,莆田学院管理学院“聚焦泉州,寻迹海丝”暑假社会实践队赴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主要探索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泉州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给泉州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变化,重点走访泉州市惠安崇武古城、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及开元寺,通过采访泉州当地居民、高校学生等,探究泉州市是如何将自身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和合作优势,达到文化和经济互利共赢的效果;并希望借此机会,力求更多青年人关注海丝,继承海丝文化。
为期5天的调研里,实践队在泉州崇武、开元寺、西街等多地进行问卷调查,向多名游客、商家了解情况,其中包括泉州海丝文化的民俗、当地商家在海丝文化上的体现。
调研第一天,实践队深入泉州崇武,对其起源发展以及生活生产、宗族风俗、建筑风格、服饰特色进行深入了解。这里山水秀丽,海天空阔,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赞此地“山石玲珑,世所罕见,民风古朴,犹存千年来之装饰,有如世外桃源”。惠安是个典型的母系社会遗存的地区,“惠女文化”是其特色之一。在惠女客栈,店员向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惠女独有的装饰——“簪花围,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除此,实践队还来到了崇武石雕工艺博览园,感受其鲜明的时代性以及独特的艺术氛围。
第二天,实践队前往了海外交通博物馆,这里详细地介绍了泉州与海外诸国交易过程中,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产生的璀璨的火花。泉州是一座极具文化包容力的城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在这里交汇,波斯人、欧洲人,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据悉,早在唐代,就有阿拉伯-波斯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至南宋及元,这个被称之为“刺桐”的东方大港已经成为了他们在远东最大的商业据点和聚居地。让实践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那句用中文、阿拉伯文、英文,标注在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里的谚语:“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这里陈列着的一方方石刻,讲述着穆斯林侨民们在这所港口城市留下难以忘却的动人历史。
第三天,实践队来到闽台缘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对博物馆所展出考古发现及翔实史料的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由移民历史、行政区划、科举制度、两岸民俗等方面深刻感受着闽台间相近的地缘、相亲的血缘、相承的文缘、相连的商缘、相循的法缘,加深了实践队员们对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根生关系的认识。
第四天,实践队前往开元寺,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如今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中的重要史迹点。实践队在寺内参观了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这对石塔从佛教的观念上来说,分别代表着东方婆娑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寺内也有佛教博物馆等更具考察价值的佛学文化交融产物。接着,实践队来到钟楼与西街。西街保留着众多古风的闽南民居,是人们认识泉州这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一扇窗口,它是古代泉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经商或定居的波斯、阿拉伯等海外商人,都在此留下过足迹。这条街深藏历史文化,它和屹立于西街口的钟楼,共同见证了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古城的千年传奇。
第五天,实践队参观了泉州博物馆。人们说,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参观它的博物馆。盛唐,泉州城池始筑,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而兴旺,因为海禁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萎缩而逐步衰败,它的生命早已与这条路紧紧相连。
最后,实践队员们登上返程的动车,离开了这座探访了五天的历史名城。在这座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城市寻访海丝古迹,实践队员们感受到当时海外贸易的繁荣,也因此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在现时代的重要发展意义。
光明之城,世界宗教博物馆,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这是泉州,或许它早已失去了曾经的荣光,但它的名字却注定在人们的心中熠熠闪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0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