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育得满庭花,桃李芬芳遍天涯。近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百年青史,理工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近北校区离退休干部处,深入了解退休老教师的生活状况,面对面地交谈,心与心的传递,倾听百年学府的风云变幻,感受优秀教师的育人心得。育人征程,他们已是赢家,探索之旅,团队正在路上。
实践团队首先对原焦作矿业学院教师张明、刘文学进行了专访。岁移情坚、华发丹心,97岁高龄的张明1964年到校任地质系主任,国运不济、民生维艰,教育事业受文化大革命摧残陷入危机,但十年文革未曾消磨他的意志,张明始终致力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文革结束后,国家提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学校兴办学科,广招人才,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张明仍然坚持亲自带队,实地勘测煤炭基地,后期又亲自带领学生下井,针对瓦斯爆炸、冒顶、积水等井下高危问题实地为学生讲解,但老人感叹:“几十年工作中,我一直严谨认真,兢兢业业,但还是不幸发生了一场事故,我多次亲自去探望,帮忙转院治疗,但仍没能保住年轻的生命,那是我永生的痛。”一场事故、一生师恩,退休十余年,但老人离职不离校,仍时刻关注学校发展,对新生寄予厚望。
采访中,同样历经文革风云的退休教师刘文学老人则幽默地称自己是“教书匠”,据老人讲述,自己教书五十载,还曾与学生同吃同住,他笑着说道:“我们还一起给校园里的典型地段取别名,比如金银滩、香飘四季,那时真是苦中作乐啊。”任职几十年,刘文学老人最难忘的就是1975年的那个雷雨天,历任校长王际岩亲自到每位教职工家中询问房屋漏水问题,“王校长在任期间心系教员、关爱学生,他的行为给我很大触动,多年来我一直以他的标准要求自己。”诚如此,育人育心,教人教德,正是无数园丁的辛勤灌养、默默奉献,才成就了理工的今天。
7月20日下午,团队一行前往离退休老干部活动场所,倾听其他老教师的心声。回顾历史,他们是理工发展的助推器;展望未来,他们是孕育新生的“催化场”。在耐心讲述完理工发展历史后,原电气系主任刘楚鑫老人对着镜头说道:“青年一代作为祖国发展的驱动力,要学会承担,要经得起风雨,要磨练意志力。”这是对下一届新生的寄语,更是对母校未来发展的殷殷期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倾尽毕生、桃李天下,几位教师用自己的青春默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理工学子,用毕生的追求深刻诠释了他们对理工的深厚情谊、对育人工作的由衷热爱。和几位退休教师交流,如同走进一座雄伟庄严的育人殿堂。此次探访活动的开展,拉进了退休教师与新一代理工学子的距离,在感受往昔母校风雨变迁、钦佩他们无私育人的高尚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尊师重教、爱国爱校的情怀,助力大学生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理工精神的更好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1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