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千年烔炀,探寻古镇文化
巢北湖滨,相水而存,千年古镇烔炀依傍烔炀河畔,历经千年的岁月沧桑,仍然散发着幽幽古香。巢湖学院古镇文化调研团队为进一步探究和感受古镇文化现况,以合肥地区为例,选取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镇,开展暑期实践调研活动,烔炀镇是调研之行的第一站。
“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烔炀河镇位于巢湖北岸,巢湖、合肥两市之间,距巢湖市25公里、合肥市30公里。烔炀镇相传已有千年历史,古镇遗址位于巢湖沿岸烔炀镇唐咀一带,因地震而沉入湖中,被称为东方亚特兰蒂斯。近年来,考古专家在该镇唐咀村前的湖滩上发现湖下有座古城遗址,使传说得到初步的印证。
烔炀镇现存老街南北长约200多米,东西长近150米,古民居和店铺千余间,风貌依旧,古色古香。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有四处更具有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价值。古镇老街古风浓厚,很多都还是保留原来的木制建筑,木门木窗上可见霉迹斑斑,能够清楚地看到岁月和雨水冲刷的痕迹,其上难得的木雕,透过已经模糊了的雕案,仿佛还能感受到千年前街镇上的风采。天井的排水系统科学、独特,雨霁水干。
烔炀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明代开国重臣俞通海、俞通渊、俞通原三兄弟,在烔炀河口训练水师,为建立明朝立下战功。巢湖“三上将”的李克农诞生于此,更为千年古镇增添了风采。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亲笔为古镇题词“江淮古镇烔炀河”。
“青板石桥几道途,黑瓦白墙斑檐枢”
盛夏七月,炎热难当,一下车,队员们便感受到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可当大家走进烔炀古镇老街时,心境就慢慢安静了下来。古老的小镇,连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也是如此古色古香,众人的鞋跟与青褐色的石板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听起来如钢琴奏出的精灵般的音符。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可寻的是文物,不可寻的是珍宝。在烔炀街道,我们遇见了竹编老人,他那充满褶皱的双手在竹条间熟悉地拨弄,来来回回,一个简单精美的竹篮就成型了。他的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
在烔炀老街东闸口墙上,镶嵌着一块清朝同治七年的县衙公告,即“正堂陈示”,上有当年规定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告。除此之外,还有李鸿章当铺、碉堡群以及全国第一个农民实验文化馆。烔炀镇地处江淮之间,山环水翕,农耕文化发达,历史上山歌、秧歌、渔歌代代相传,驰誉四方,影响深远。
“但看烔炀古繁华,且待旧景展新颜”
烔炀镇成形较早,但发展于明清时期,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清同治年间设镇,是其兴旺时期。舟楫如缕,商贾如云,街景繁荣,为当时巢县西乡重镇,重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
但随着岁月流逝,烔炀古镇逐渐失去往日的热闹与繁华,古街古物尚存,但已大多破损;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完整的古镇文化建设规划,凡次等等,都成为制约烔炀古镇文化发展的阻碍。
从此次开展的调研活动之中,总的来说,烔炀文化资源颇多,但大多处在半开发或未开发的状态,缺少有效且合理的发展规划。当地政府应当传承延续了千百年前的古镇资源,结合新时代古镇乡村发展的趋势与思路,积极加快新古镇建设的步伐,根据烔炀镇自身特点与优势,统筹兼顾,开发与保护并存,继承和发扬相依,努力探索一条适合烔炀发展的新出路,打造出一张绚丽多彩的“湖畔名片”,展现烔炀古镇的新面貌。
昔日烔炀之繁华非一蹴而就,而如今之发展也非几日之功。我们希望烔炀在发展的征途上另辟蹊径,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古镇振兴之路,期待烔炀像几百年前那样显露繁华,绽放文化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5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