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探寻文化之美:慈孝之乡,古镇孝里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7月11日至19日,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队走进山东省济南市孝里镇,对那里的孝文化做了深入了解。
百善孝为先
孝里镇西临黄河一带,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大地著名的文化古镇。志愿者们了解到,东汉初年,这里因郭巨埋儿奉母的孝道故事扬名远播,故改名孝里,当时村民们还在村子南边的巫山(今孝堂山)上建了郭巨墓,以示赞扬。
如今,人们虽已摒弃当初郭巨那种“一命换一命”式的老旧思想,但“孝”文化依然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幼童,深刻地影响着这里的世世代代。孝里镇坚持以“孝文化”深化提升工作思路为主线,将“孝”的故事讲进千家万户,孝里镇的孝老爱亲典型人物、感人事迹更是层出不穷。
同时,孝里镇也被评为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长清区“四德工程建设标兵单位”。村庄里到处都是与孝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墙画,“人人争上‘四德’榜、户户抢当五星级”也已成为孝里镇新时代的一种新时尚。
人人争上“四德”榜。
孝为德之本
孝德,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道德。在这个看重“孝”的地方,孙宗珍替亡夫照顾年迈公婆的故事,曾引发社会关注,这个孝顺的儿媳还被评为全省“十大孝星”。
孙宗珍的丈夫在生日当天因车祸去世,生日变忌日,丈夫的不幸离世让这个家塌了半边天,伤心欲绝的孙宗珍哭干了眼泪,原本温馨的家庭陷入了困境。为了照顾年近六旬又体弱多病的公婆,孙宗珍毅然留了下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独自照顾两位老人的衣食起居。
在这期间,不少邻居都曾产生疑问:这么年轻的女人,担着这么沉的担子,她能在这里呆一辈子吗?有时,连婆婆都有点不明白了,但孙宗珍不仅没有灰心懈怠,反而愈加勤快,“妈,你放心,我不会走的!”没有太多的花言巧语,她用一句朴实的话语安慰着痛失爱子的婆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所有人看。
一场不幸没有毁灭一个家庭,却演绎了一段大爱无疆的孝亲故事。这愈发坚定了志愿者们深入探寻孝文化的信心。
村庄里的墙壁处处都体现着孝道。
家和万事兴
在调研过程中,一户村民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阿姨家既是军属家庭,也是五星文明户。听村里的老人说,郭阿姨的儿子是出了名的孝子,在村里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郭阿姨的儿子是军人,前几年一直在外边,家里就只有郭阿姨和儿媳妇住着。近几年,郭阿姨的儿子退伍回到了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陪着母亲,帮着母亲做饭、洗衣服,做各种家务活,尽最大的能力去减轻母亲的压力,弥补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儿媳妇也在丈夫不在的时候,主动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郭阿姨对志愿者们说:“既然儿媳妇嫁到了我们家,我们就会把她当亲闺女来疼。”讲到这话时,正巧做工回来的儿子听到了,感动地看着母亲,眼中满是敬爱。
家和万事兴,家廉万人敬。婆媳之间没有因家庭琐碎而发生争吵,夫妻之间也没有因丈夫的繁忙而产生不和,“孝”的最终目的,或许就是简单的一个 “和”字。
志愿者与郭阿姨聊天。
羊有跪乳之思,鸟有反哺之意,人有感恩之心。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物把孝道发扬光大,让长清区孝里镇的“孝文化”这张金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71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