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走访孝里: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总有一些人,在平凡中坚守着伟大,默默守护着自己要守护的那个人,即使在旁人看来,被守护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但对守护者而言,那便是全世界。7月17日,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队深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的各个家庭,寻找这里的孝道故事,虽然这些人并不是孝里镇有名的大孝子,但是他们的事迹仍撼动人心。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76岁的王秀云身子骨还很硬朗,乌黑的头发中只有两鬓有几十根白发,脸上的皱纹显示出一波三折的往事,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也特别温柔。
志愿者开玩笑地问老人:“您精气神这么好,有什么保养秘诀吗?”老人回答:“还什么秘诀呢,要不是我儿子,我早就噎死了!”就这样聊着,志愿者随老人陷入了一段紧张而又温馨的回忆。
早些年的时候,老人在一次吃饭时,不小心让食物进入了气管,随即被噎得面色发紫,难以呼吸。经过急救,虽然老人的生命虽然暂时保住了,但是却引发了一连串的并发症,严重到老人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当时,医生对老人的儿子说:“十个人进去有八个出不来的,出来的也可能就是植物人了。”老人的儿子没有丝毫的犹豫:“进去,就算是植物人,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就养她一辈子!”令人庆幸的是,老人仅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五天就转危为安,“肯定是我儿子的孝心感动了菩萨,我这老身子骨,阎王还不要我呢。”
老人说,儿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以前你生我养我,现在换我了,你什么都不用管。”回忆到这,老人的眼窝里早已涌出了泪水,但依旧微笑着。志愿者可以看到,那泪水是欣慰的,是幸福的。
世上最美的,莫过于从泪水中挣脱出来的那个微笑。
微笑着的王秀云老人。
温清定省,平凡但不平庸
“都不要他,我再不要他,谁还要他。”马凤慧老人激动地对志愿者说道。
据老人透露,自己的父亲由于出车祸双腿瘫痪,行动不便,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进行。大姐常年患病,无暇顾及父亲,弟弟有经济实力,身体也很健壮,但因为嫌照顾父亲太脏太累,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之前,父亲还在弟弟家里住过一顿段时间,但是弟弟经常不给父亲饱饭,还常常责骂父亲。因为害怕父亲再受委屈,老人就一直照顾着年迈的父亲,即便自己经济拮据。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起居,老人平时靠种地为生,闲时还去镇上打零工,自家院子里还种了很多的蔬菜,老人笑着说:“这样省钱,吃着也放心。”
当志愿者赞叹老人的孝顺,认为父亲一定很欣慰时,老人皱了皱眉,面露伤感。原来,老人的父亲不想自己成为这个家的累赘,多次想过要自杀,想过一了百了。“他总是自己从床上爬下来,有时也不吃不喝。”说到这,老人重重的叹了口气,脸上尽是难过与无奈。
“我给不了他那么有钱的生活,我只想让他饿了有吃的,冷了有盖的。”
“我没有什么厉害的,我就是把我的父亲照顾好,这是天经地义的。”
马凤慧老人的孝让志愿者动容: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虽然她的一生在旁人眼里算不上精彩,但在志愿者心里,所谓精彩,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这一点,她做到了。
马凤慧老人与志愿者讲述自己的经历。
知恩图报,养育之恩重于山
非为亲生,但胜似亲生。朱顺礼与朱梅红两位老人的故事,依旧带给志愿者们一阵温馨与感动。
今年56岁的朱顺礼因年幼时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想抚养他,于是被父母抛弃。朱梅红老人见他可怜,就收养了他。没有任何的收养手续,只有一顿没有味道的饭菜。朱顺礼老人回想道:“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踏实的一顿饭。”
朱梅红老人现在患有脑血栓并有老年痴呆,常年神志不清、行动不便。亲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不肯放弃外面的机会,不想回家照顾老人,只有朱顺礼肯一直坚持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在朱顺礼老人的心里,早已将养育他长大的朱梅红视作自己的亲生母亲。
朱顺礼老人说,自己想要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但是母亲拒绝了。因为朱顺礼接母亲回家住的执念,妻子也经常与其吵架。但是朱顺礼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决定从家里搬出来和朱红梅老人一起住。“她不来,我就去找她。我是庄稼人,不会丢下她不管。”
听过两位老人的故事,当志愿者再次仔细端详,这个用石头垒成的房子显得更加沧桑了,门上的铁锈,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里面白色的墙早已发黄发黑,屋内阴暗潮湿,但两位老人已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生活就在这不足40平方米的小房子中继续。
朱顺礼虽不是朱梅红老人的亲生儿子,但早已经胜似亲生。他对朱红梅老人的孝,不止因为当初的一顿饭,不止是40多年的养育,更是这大半辈子的恩情。
朱顺礼老人准备去镇上打零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人们终会发现,对自己最好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志愿者们不禁感慨:不论老少,人们都应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追悔莫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72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