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理工大学子深入凤县基层访问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一年,更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国家的扶贫政策在农民眼中效果如何?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哪些改革红利?作为大学生的青年们还能为扶贫事业贡献哪些……
带着这些疑问,“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扶贫现状调研――以凤县为例”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凤县的何家坪,三岔河等村镇,派发问卷、细致攀谈,感触颇深。
7月25日上午,在汽车的一路颠簸中,实践队到达何家坪村。村中人口稀少,青少年大多外出求学、谋生,老年人则留守家中,相互扶持生活。我们分成两组,分别走访田间地头和家中忙碌的村民。
采访中,有住在老旧房中87岁的老奶奶,靠儿女种两亩地收入微薄;也有60多岁的采瓜回来的爷爷;年近90的一对老夫妻……老人们讲到:“这两年生活环境有一些改善,家里通了自来水,村中的水泥路17年也建成通车,只是村庄所处山地,种植作物种类受限,只能种苹果,花椒之类的,零售补贴家用,靠天吃饭,没有过多富余……生活啊,也就你们看到的这样,过得去。”
我们发现,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老人务农,反映出了农业脱贫的基层问题:政府虽然组织培训,老人想要务农脱贫,但依旧存在听不懂、理解困难的针对性问题;老人受年龄身体条件限制,很难务工脱贫;贫困户家庭留守老人的安置健康问题;销售无组织,依赖零售等需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村民反应的困难,也有少部分村民通过掌握技术,实现花椒脱贫。老人们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现有的舒适生活,刻苦学习。根据这样的村镇现状,实践队员们感到既心酸又同情,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7月25日下午,实践队稍作休息就立刻前往三岔村。在村委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三岔村现有村民小组9个,338户1278人,党员72名。有耕地1816.69亩,林地3433.5亩。主导产业为花椒、核桃、药材等。有花椒1180亩、核桃827亩、药材170亩。从事三产经营户12户。村民收入主要来源靠劳务、种养殖业等。2017年脱贫40户148人。贫困村成功摘帽。2018年计划脱贫3户9人……”
告别村委会,实践队走访村内。村内环境同何家坪村类似,但交通更为不便。通过问卷派发,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村民对生活水平要求其实不高,解决居住环境条件和教育养老就表示知足了。有一户村民通过参加10天政府组织的厨师培训班,学习一项技能,并获得补助50元/天。
普遍反映出村子的扶贫问题在于:
培训没有完全贴近实际,贫困户理解困难,希望有切实的技术支持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民不了解,待了解的东西;水利和道路仍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村民希望以农为主,解决移民新村搬迁安置周围的环境问题……
实践队在走访过程中还遇到了政府扶贫回访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填写了问卷并对我们讲:“十分感谢大学生对于国家及家乡脱贫事业的关注,走扶贫扶志的道路。希望你们能提供决策建议层面的帮助,在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的时候做到明辨听取,避免夸张成分,同时利用所学专业技能为家乡的脱贫事业作出贡献。”
团的十八大指出,广大青年应该扎根基层一线,参与脱贫攻坚等事业,让服务人民蔚然成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走进贫困的村镇,地走访调研农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敢吃苦、能探索的精神,真正看到了社会中贫困的一面。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成长中,能为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72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