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崎岖中,他们用身躯浇筑钢铁一般的城墙,用鲜血铸就我们繁荣的今天。2015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飞鲨”行动团走访看望了5位太谷县的抗战老兵。仅仅一年,其中3位老人匆匆离世,他们的名字和故事也随着他们的逝去而不为人知。我们不想让这些历史默默尘封,2016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纪念建党95周年1123行动团”再次启程。这是一次实践,一次与老兵共同的守望。我们努力重拾那些或已破碎片段,将他们从支离破碎整理成可以长久记忆的文字。带着这样的心愿和使命,“纪念建党95周年1123行动团”开始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经过简单的出征仪式,收拾好被褥、锅碗瓢盆、蚊香……出发!
入驻
又一次来到熟悉的驻扎地--北贺村。村委班子热情的欢迎了行动团,没有要求,没有抱怨。他们已经安排好了住宿点,甚至把餐具都准备好了,感动于村民的纯朴,也坚定了行动团成员的实践信心。
一切都有规有矩,大家睡通铺,这样的经历磨合了大家的心智,更能塑造一个勇于担当的团队。
1123行动团以建党95周年为契机,开展红色系列活动,寻找革命事迹,宣扬革命历史正能量。走入军营,走进社区,走进革命家庭。简单的收拾后,行动团进行了第一次部署,行动团明确了以编辑一册革命老人回忆录为主线,举办一场红色主题晚会为拓展,走进军营举办一场红色革命宣讲会,前往范村民兵纪念碑接受革命事迹和党史教育的行动方案。
夏夜的农村总有微微凉意,驻扎的村委院子里村民们有的跳广场舞,有的打篮球,还有很多嬉戏的孩子们,让大家感受到农村的新变化。在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三下乡中,纪念建党95周年1123行动团为村民们放映了《建党伟业》等多部红色主题电影,重现了新中国的光辉岁月。用影像直观的宣传党的伟大历史,传递红色的正能量。
电影《建党伟业》
行动团除了努力完成方案,也积极的对接驻地村。7月11日,公益服务实践基地和“小百灵语言课堂”服务基地对接仪式在农村书屋进行。村委班子希望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同学们能长期在这里开展公益服务活动,走进乡村,服务村民,将爱心传递,将温暖洒在贺家堡。
寻访老兵 追忆历史
在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念建党95周年1123行动团的队员们寻访了十几名革命老兵,与革命老兵们一起回忆革命历史,畅谈峥嵘往昔,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了老兵们的戎马生涯。
11日一早,1123行动团一行拜访慰问了已经耄耋之年的李航海老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建国时期那些奋不顾身的英雄身影,也感受到了一名老党员对生活的期望与幸福。从参军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数不清的战斗在老人身上留下清晰的伤疤。我们倾听着李航海老人讲述他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种种经历。历经几十年的军旅生涯,老人说到:“那个年代,看到侵略,看到贫苦大众的苦难。我毅然决然的选择参军,投身到抗日和解放的队伍中。我无比自豪的跟随彭德怀同志,跟着共产党走过枪林弹雨,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抗战60周年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一枚枚军功章是革命战争的力证,是胜利的表彰。
革命老兵功不可没,政府也积极的改善他们的生活。11日下午,顶着烈日1123行动团走进了毕安顿老人的新家,看着井井有条、功能齐全的房间,队员们由衷的感到幸福。毕安顿老人晋城沁水人,1932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2月日军攻占哈尔滨,东三省沦陷……面对国难,面对民族的兴衰,16岁的毕安顿毅然参军。在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百团大战中,毕安顿老人同战友们顽强奋斗,抵制侵略,保家卫国。老人虽已口齿不清,但依然为我们讲述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感触着每一位队员的心灵。毕安顿老人及家人细心保存着7块泛黄的勋章。当我们拨开层层手巾包裹着的勋章,仿佛看到了老人过去英勇善战的身影。
先辈足迹同跟随,无畏精神共发扬。虽然岁月流逝,虽然战争的硝烟也已渐渐消散,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12日上午,1123行动团拜访了雷明爷爷。96岁高龄的雷明爷爷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无数次,打过鬼子,打过国民党,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流过血,负过伤。他对国家、对党有着特殊的情感。1943年,在反扫荡作战中,爷爷火线入党。转业后,始终没有忘记党对他的教诲,做党的忠诚卫士,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老人还对同学们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行!朴实的话语,不朴实的意蕴,将老人的爱党爱国之情彰显的淋漓尽致。
金戈铁马,一身戎装,在历史沉淀的岁月里,有说不尽的回忆。7月12日,建党95周年1123行动团再次启程拜访了抗战老兵梁银庆老人。梁银庆老人现居住在山西农业大学家属院,至今仍然住在老旧的筒子楼里,革命老人那种质朴的观念给队员们深深的一课。1938年,年仅14岁的梁银庆就经历了人生的2次生离死别,5天内舅舅、姥爷相继被日本鬼子残害。老人回忆道:“过去我恨日本帝国主义,是从书本上学历史知识,懂得了什么是国耻,激发了对侵略者的仇恨。这次灾难真的降到自己头上了。这仇恨,这杀亲之仇,永远铭刻在心!”1944年7月1日,20岁梁银庆带着国仇家恨,义无反顾的带队起义率班投诚,开始了自己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那一道道深深的伤疤是老人不朽的功勋,老人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不仅仅是记忆,是岁月的沉淀,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轻抚大地,岁月的创伤没有淡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铭记历史,珍惜得之不易的生活。行程只是刚刚开始,纪念抗战胜利不光是喊出来的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行动。1123行动团的队员们认真的记录着老人们讲述的点点滴滴,努力还原着那段真实的历史。
然而,更多的老兵却已经被岁月和疾病所击垮,他们的记忆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慢慢抹去,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让他们已经回忆不起他们当初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我们都够记住的也只有他们的名字。随着他们的逝去,他们身上承载的历史也终将被尘封,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心疼,更让我们感到急迫感和使命感。
代表荣誉的勋章
老兵雷明
矢志报国 走近军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7月12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纪念建党95周年1123行动团”走进军营,聆听老兵的爱国故事。我们特地请到老兵杜光杰去晋中二支队为军人讲述当年的抗战历史,我们跟随军人感受当年的战火纷飞。老人1956年入伍,成为军队中的一名神枪手。回忆起当年的惨烈战争,他不断的强调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在座的每一位军人都腰板挺直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现了军人该有的风范,营长在听过老兵的经历后,颇有感触的和大家会说:“不管那个时期的军人都是一样的,我们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无论身处何方都要信息国家的安危!”士兵们用热烈的掌声回应着老人以及营长的嘱托,铿锵而又有力。
老兵杜光杰
老人在讲述当年的战争经历
认真聆听的士兵
革命军烈 精神永存
2016年7月14日, 1123行动团的成员们又一次冒着酷暑,在太谷县北城区西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下,走进太谷县各社区,走访了多家革命军烈属家庭。
在革命军烈属家中,我们听着革命军烈的家人们讲述着那段历史。一口饭,作军粮;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革命战争年代,她们送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子奔赴卫国的战场。亲人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她们就在后方披星戴月、不分昼夜,不知做了多少军装,不知做了多少双鞋子,一天只吃一顿饭,困了在柴草堆里打个盹,她们用一针一线支持革命最终走向胜利。残酷的战争还是将她们的亲人们带走,但她们却始终在坚持。聆听老人们讲述这段历史,我们感受到了是自豪和骄傲。在采访之余,1123行动团的队员们还积极询问军烈属家庭存在的困难,并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这些为祖国做出巨大牺牲的家庭。
拜访军烈属家庭
纪念碑谷 永垂不朽
15日下午,我们驱车来到范村民兵纪念碑前,淅淅沥沥的小雨映衬着庄严肃穆的纪念碑,我们为民兵英雄献上了一束花,我们站在那里,深深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来瞻仰、感受它的力量。它彻底地、严厉地、强烈地提醒着我们,战争的残酷,更要为了避免战争本身而继续努力。
在战争期间,作为大后方的太谷,涌现出一批为中国解放而奋斗的英雄,虽然很多名字已经无从考究,但是历史并没有忘记他们,作为晋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深切感受到历史的重量,这是一个民族的血泪。
永不遗忘的历史
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纪念建党95周年1123行动团收获颇丰。在这八天里,1123行动团寻访了十几名革命老兵,收集了大量革命老人的英雄事迹和珍贵材料,为革命老人回忆录的撰写奠定了基础,并且会同武警某部举行革命老人进军营宣讲活动;前往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在太谷县明星镇贺家堡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为村民持续放映电影。用行动去向建党95周年致敬,缅怀那段烽火岁月,传承革命老兵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向革命老兵表达由衷的敬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8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