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日是法学院魅力东营 油城新风实践团队进行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团队成员在渤海钻井总公司老年管理委员会与从东营胜利油田退休经理李爷爷进行了交谈。
李爷爷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欣喜。李爷爷年轻时期曾服务奉献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青海三处,作为技术员见证了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可谓是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石油,献给了国家。李爷爷已年近八十,却依旧思维敏捷,记忆清晰,不借助任何材料就能记得数十年前的单位井名,井号。他所讲述的历史令团队成员无比动容。
大庆油田开发时李爷爷正潜心学习石油开采技术,爷爷说:“那一年,我从哈尔滨技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了大庆油田,那时的大庆天寒地冻,我跟着师傅去钻井勘探,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敲掉掉衣服外层的冰块,胳膊才能正常活动。” 不久之后,1961年,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村附近,发现并打出了胜利油田的第一口井-华八井。在这之后东营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油井,引起了国家的重视,1964年,中央决定开启华北石油会战,仅隔一年,李爷爷就被调往胜利油田参加会战。来到东营之后,李爷爷已经能独当一面,担任井队的大队长。1965年的东营还是一片湿地,滩涂上的鱼随手就可以抓到,工人喝的水和从石油管道抽出的水是一样的。每人的粮食是靠粮票领取,每月定量的,那个时候的粮食最多就是地瓜,李爷爷说:那是一段他不忍想起的岁月,条件太过艰苦,哪里有油,他们就拿着两把木锤,到哪里打墙建房,喝的水上漂浮着污物,一到晚上蚊子多的难以想象,到现在,李爷爷看到地瓜,仍会感到不适。那时一到冬天,营房周围一公里看不到一点雪,都被收集起来化水泡茶喝,那时只有雪水是甜的,不过现在有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开始重视环保,现在的水早已不像从前了。油田的开发让东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渐渐修起了公路,为了防止海潮,在河口区往东六十公里的地方建起了大坝。人口逐渐增多,经济也慢慢发展起来1977年,华主席号召为创建十个“大庆油田”奋斗,李爷爷应召去往青海高原钻井,那个时候,勘探技术并不发达,基本就是凭借经验选择开采地点。李爷爷说:“在青海,最难适应的就是海拔太高,经常干点活就喘不上气,青菜一个月吃一次,饭都很难煮熟。”那时候,一口三千米的井要一个亿的资金,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而现在时间大大缩短,所需成本也大幅下降。这些探索中走的弯路,成为了中国石油勘探和开采宝贵的经验教训。
退休后李爷爷回到东营,再无大的调动,定居在了东营市河口区,现在有良好的福利保障,而且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访谈结束后,李爷爷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李爷爷向我们讲述的这段艰苦奋斗的历史,让我们明白,岁月不是一直静好,总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李爷爷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铭记历史,艰苦奋斗,将胜利油田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88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