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扶贫政策施行得好,贫困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这是老共产党员孙志昌老先生的感受。“在新社会发展中,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党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孙老先生指着墙上一大堆荣誉证书、奖状,激动地说,“党对我们老百姓的好是说也说不完。我是一名党员,更是要起到带头作用,自觉地把补助用来帮助更加贫困的人…”
7月21日,青岛科技大学赴临沂“精扶贫•青春行”调研团前往临沂费县新庄镇管流庄村,走访当地老党员和贫困户,更深入地了解农村贫困现状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
风风雨雨五十载,不忘初心跟党走
志愿者们来到党员孙志昌老先生的家,门口挂着共产党员户标牌格外显眼。几盏井水,甚是清甜,再配上几个马扎,交谈便开始了。从与孙志昌老先生的交谈中得知,他是一名共产老党员,1971年便凭借极高的思想觉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近五十载。“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过程。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从基层农村发展做起,把管流庄村从贫困中带出来,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微薄之力。”当志愿者们问及何老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理由时,何老回答说。
从孙老先生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管流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镇内下游。村庄人口有一千七百多人,村子原共有贫困户100多户,现有13户29人未脱贫,还有27户虽脱贫,但要依靠政府补助。
贫穷原因千千万脱贫是场攻坚战
村子里以16岁以下的少年、5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土地的有限使农产品收入微薄,同时副产业发展缓慢、养殖业污染严重更阻碍了村子的经济发展。村内很多地方都没有铺设水泥路,村村通计划没有完全实施好,在于资金短缺,单纯靠国家的补助远远不够。
村内贫困的原因大都是以下三个:一是因病致穷,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有一家两位老人都深受疾病困扰,两场大病将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打入贫困的深渊。治病的过程中很多项目得不到报销,“病治了,人留下了,钱没了,也没了工作的能力…国家有政策帮助我们,温饱问题不是问题,我们也满足了…”两位老人说到。二是因残致穷,有几家贫困户是年轻的时候工作落下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加之年老,便失去了经济来源。三是年老体弱致穷,村里的人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种着平均到一家的半亩地以解决一整年的温饱问题,大多是靠天吃饭。
乡村振兴旅途远团结一心闯难关
孙志昌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扶贫是国家大事,更要从基本做起。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打造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村民的党建工作,增强村民的意识。正在进行中的清理村内街道的工作就是正在开展的项目。”
对于解决贫困这一难题,周围企业通过招收员工进行扶持,村子靠近省道可建立服务站…这些尚未成熟的想法是村里人的动力和希望。大家都一致相信,只要团结在一起,把村子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脱贫便是能看到的未来。
青岛科技大学赴临沂“精扶贫•青春行”调研团通过此次走访老党员和贫困户的经历,充分了解了贫困村的基本现状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一代又一代的管流庄村人民从不向贫困低头,也从不抱怨命运的公平,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们一行人,我们相信,脱贫不是遥远的梦,在辛勤劳作、聪敏能干的管流庄村人民的努力下定能实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90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