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十年——新时代,新汶川
发稿时间:2018-07-25 21:2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
中国青年网汶川7月25日电(通讯员 邵伟洁)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所辖的映秀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夺去了近七万同胞的生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8452.15亿元,其中以汶川遇难人数就最多,达15941人。
由广东省负责对口援建、经历了十年重建与发展后的汶川如今是什么样子?那里的民生建设成果如何?为此,我们到汶川县映秀镇和水磨古镇进行采访调研。
不忘灾难之殇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位于213国道鱼子溪村,由中国工程院何静堂院士主持设计。
7月22日我们来到纪念馆。在特大地震破坏惨烈展区和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展区,一幅幅照片——记录受灾者的黑白照片和拍摄救援人员的彩色照片——与一个个灾区复原模型,冲破了我们泪水的坝。映秀中心小学张米亚老师的感人事迹,灾区与外界传递消息的手写书信,以邱光华机长为代表的英雄机组……每念及此,我们无不潸然泪下。
自力更生科学重建展区、科学应对防震减灾展区引我们从悲伤走向希望,展示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灾区是如何走出灾难的阴霾,大力发展经济,迈向如今的辉煌。
纪念馆面对的山脚下,是漩口中学遗址,55条宝贵的生命之花在此凋零。方杰老师,当时正在实验楼上计算机课的他,在地震时以一己之躯撑住变形的门框。教室里42人,冲出了41人,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
参观完纪念馆和遗址后,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条心的精神以及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精神的支撑下,有什么困难是无法战胜的呢?
废墟中生长出的灿烂之花
映秀镇,这个曾经的震中小镇,在广东省东莞市的援助下,如今已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除了灾后重建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外,羌藏风情步行街、装饰精致的大牌坊、藏传佛教的转经筒……精美的旅游设施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玩、避暑。
而水磨古镇,这个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的小镇,则是由广东省佛山市参与援建,因此,在羌藏特色之外,水磨古镇还有一个南粤特色的飞鸿广场,广场的一侧有一尊黄飞鸿像。
7月23日,我们进入了水磨古镇。崭新的“汶川八一小学”、羌藏特色步行街、热情随和的商铺店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游客甚至是第8次来到水磨古镇游玩避暑。在水磨古镇就午餐时,餐馆墙壁上诙谐幽默的标语,窗外优美的山村风光,不曾了解这里过去的人,完全无法将这里与曾经的灾难联系起来。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随机采访了地震的亲历者,他们表现出的平静和乐观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我是抱着一棵树才活下来的。”震中纪念馆的一位女讲解员在参观结束后接受我们的采访。“当时我怀有身孕,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家里。地震结束后第一时间我想到的是寻找自己的家人。”回忆起当时的惊魂时刻,讲解员表现出超乎我们之前预想的平静。“灾后政府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统一规划食品,老弱病残优先。同时动员大家自救”。在谈及救灾工作结束之后的生活时,她对党和政府的援助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地震后,孕妇的产检全部免费,而且每月都有生活食品发放。”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讲解员不时地露出微笑。
映秀镇的一位餐馆老板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当时我在开四轮拖拉机,地震来临的时候,路面都是波浪形的。一开始还没意识到是地震,还以为是大型压路机在工作。”在被问到地震当时是如何自救的,老板说:“当时想跳车,但人站不稳,被地震波抛来抛去下不了车。地震后马上回家,发现房子全倒了。”回忆起这些,老板显得很平静。“第一天我们都撤到安全地带,物资空投到山上,政府组织人员到山上取物资。”谈及重建后的经济情况,老板表示:“原先我们都是要到工厂打工,现在可以在家门口从事旅游业。”
在水磨古镇分发地震资料时,我们与一位年轻的羌族女店主进行了交谈。“那年我还在上初中,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打乒乓球。”回忆起地震当天,店主和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插曲,“地震那天上午,老师跟我们说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我们就问这里会发生地震吗?老师说放心,这里不会发生地震,没想到下午就地震了。”她微笑着向我们叙述地震经历,那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还有什么比这笑更激励人心呢?“我们学校有14人遇难,石头旋转落下来压死了几个学生。当时我们都很害怕,地震后有心理医生来学校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从没经历过类似的事。总之那天地震特别厉害,但是慢慢慢慢也就没什么了。”她洋溢着的乐观精神直击我们的内心,接着她就开始介绍店铺内的商品,临走时还送了我们一包奶酪条。多么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新汶川看到的种种美好景象,如果没有党和国家领导下的迅速、及时、切中要点的援助,没有各省同胞的对口援建,人心的向阳花如何从废墟之上绽放?
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仅映秀镇经济总收入就达到2.56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8元,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全镇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达标脱贫。
十年时间告诉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新汶川已经诞生。在新时代汶川会如何发展?路边随处可见的标语“康养汶川等着您”告诉了我们所有人答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9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