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似火的骄阳下,广东海洋大学“寻访红色乡村,传承红色基因”专项社会实践活动青春活力派实践队踏上了位于石山村的寻访红色之旅,石山村位于黄羌镇西北部,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57年,石山村地被评为“第一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流着革命烈士的血,每一寸土地上都谱写着革命烈士的传奇事迹。昔日这里硝烟弥漫,革面烈士为守护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而今我们来到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调研革命烈士的伟大革命事迹,传承革命烈士“敢为人先,宁死不屈”的精神。
石山村作为全国一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其红色革命历史却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其红色革命遗址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因此,青春活力派走进石山村,探访一等革命根据地,通过拜访当地党史研究者戴镜兵先生,走访革命遗址。对石山村的一些红色故事宣讲出来,了解革命遗址的维护情况。
冒着烈日寻访石山革命遗址 通讯员 黄秀梅 摄
走进石山村,最重要的就是东江纵队驻扎石山村的历史,我们来到了“东江纵队新编大队队部旧址”,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块立在瓦房边的石碑。队员询问起戴镜兵校长在这发生的历史故事?戴校长说道:惠东宝(惠阳·东莞·宝安三地的简称)抗日前线的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曾生和尹林平受到国民党的围剿,游击队被迫转移,这就有历史上的东移海陆丰。来到海陆丰,就被国民党的部队所包围,伤亡严重。在领导人曾生的带领下,部队翻越了崇山峻岭,来到了地理位置优越的石山村。石山人一听说共产党的部队要在这里养伤,每家每户都自觉的参与救治伤员的队伍中。两个月后,领导人就将这些人(其中包括当地农民)分成三个队伍,成立了长枪队、短枪队和政工队。”
东江纵队旧址与戴金兵校长合影 通讯员 黄秀梅 摄
这里的每一个战场,都有石山人的付出,他们奉献自己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他们出人、出力、救治伤员、运送粮草,为革命军的胜利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石山村人民的付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作为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派实践队伍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这种红色文化,了解红色乡村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因为在这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顽强不屈,是勇往直前,是牺牲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段历史中发光发热。
炎炎烈日前往曾生脱险处 通讯员 黄秀梅 摄
跟着戴校长的步伐,实践小队又来到了“曾生同志脱险处旧址”,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以曾生为首的抗日游击队受到国民党的围剿,转移到石山村,被国民党顽军戴可雄、钟铁肩和钟超武、还有高潭的江金英的部队一路紧跟,没失一兵一卒,没丢一枪一弹,安全度过了九个多月,随后安全离开石山村,踏上重回惠东抗日的道路。在此期间,曾生同志曾通过石山村民的帮助在国民党部队的包围下成功脱险,正因该村群众的合力掩护,保护了党在华南地区的抗日骨干力量。石山村人民的机智、勇敢、团结值得敬佩,更加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发扬,我们深知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牢记历史,在历史中学习,在历史中成长,青春活力派小队的队员们将从己做起,将这些历史牢牢刻在心底,时刻不能忘。
戴镜兵为队员讲解曾生脱险故事 通讯员 黄秀梅 摄
转过身去,带着对红色革命事迹的感动和敬佩,我们的脚步来到了石山村分水布张氏祠堂,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似乎难以想象这曾经是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1949年7月1日,第一届海丰县人民政府成立在石山村分水埠张氏祠堂宣告成立。石山村人民有着海陆丰特有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怕苦累、甘于奉献,一直参加、支持革命工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路走下来,青春活力派实践小队的队员们都深深为石山人民的精神所震撼。实践队员向戴校长提出了疑问:“您是如何了解到这些革命历史的?”戴校长回答到:“我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1、多阅读红色史料,红色故事。2、亲自到一些红色革命遗址进行参观、学习,要做到知行合一。3、以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红色革命故事宣传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段历史。”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牢记民族历史是必修的功课,用石山村人民“无畏、勇敢”的精神对待人生,石山村人民为革命前赴后继、英勇就义、毫无怨言的行为,也会给人们以激励,会发现我们如今的生活不是轻易得来的,是用那么多人的鲜血和生命铺就的,以此激励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直面困难和挫折。
民主政府成立旧址 通讯员 黄秀梅 摄
听过这些这些革命故事,青春活力派小队的队员们都深深为身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也坚定了信念,要把这些红色故事宣传出去,要让更多的中国人记得历史,记得曾经那些为理想而活的岁月,以此激励自己,从而坚定脚步,实现理想,报效祖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95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