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北屯市热闹非凡,五湖四海的游客往来于此,欲体验一段又一段奇特的旅程。殊不知,这座历久弥新的兵团城市繁荣的背后,是几代任劳任怨、百折不挠的“沙海兵团”为之努力奉献的结果。
8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新时代,强国梦”实践团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屯市农十师老干所,来到“沙海老兵”范纯志老人家里,听老人讲述五十多年前自己援疆戍边的峥嵘岁月,追忆当年在艰苦条件下辛勤奋斗、开荒造田的动人故事。
少来思报国,无意觅封侯。
团队来到范纯志家中,受到两位老人热情接待。经过一番交流后,范纯志开始回忆起五十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将这段深情的往事向队员们娓娓道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王震将军率领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进军新疆。同年12月,一千八百名官兵徒步横穿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平息叛乱,和平解放和田城。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时代青年陆续来到新疆,为当地的开发、建设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范纯志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老人带团队将时间追溯至五十四年前。1964年3月,和身边多名战友一样,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青春热血的范纯志不畏路途遥远、环境艰辛,毅然从山东省济南军区某炮兵部队转战新疆,加入支边大队中。自此,范纯志和他的战友们仗剑扶犁,从昔日的热血战士,成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部分。
团队问及老人最初加入支边的原因,老人笑了笑:“那时候年轻,也没想那么多,和战友们只是想着多为国家建设做点儿事。”老人简短有力的回答令队员动容。少来思报国,无意觅封侯。一穷二白的年代,一无所有的年纪,在当时的这群年轻人眼里,为支边事业奉献半生便是对涅槃后的祖国最好的回馈。
尔后别乡梓,万里赴沙洲。
范纯志告诉队员们:“沙海老兵”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支青”。随后,老人向团队回忆起当年初来新疆的场景。
告别家乡、辞别亲人,范纯志和同行的支青坐上大卡车,一路西行。车子渐行渐远,目的地愈发明晰。老人清楚地记得五十多年前的情景:“等我们进入新疆境地,汽车开始在很深的土灰泥道上缓慢行进,车子后面风沙很大,甚至在白天看不到太阳。”
从炮兵兵团转至新疆,出发之前,范纯志和战友们尽管已经有了对艰苦生活的经验和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眼前这种艰苦的环境不光要有吃苦的精神,甚至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走过的地方会留下很深的脚印,但大风一过就会被沙子迅速盖住。有的战友体力透支倒在沙漠中,有的甚至因疾病无法前进……”这是当年大漠儿女前赴新疆的真实写照,讲到这里,老人长叹一口气。
此外,团队了解到,支青们刚到北屯时,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起风时难以睁开眼睛。在这种条件下,兵团人民自己造砖,自己盖房,养牛养羊,种牧草,自立自强发展农牧业。透过老人的讲述,队员们不禁想象起那些平凡质朴的过往,或许,彼情彼景,早已镌刻在这一代支边人心中,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天山无草木,戍者志不休。
“我们来到这里时,一眼望去光秃秃的全是沙子,植物都很少。没过多久,我们的头发里、衣服里,甚至饭菜里也有很多沙子。”据老人称,支青们“安顿”下来后,范纯志及其同行战友被安排到水利建设队伍中。
“虽然党和国家一直尽可能为我们提供条件,但那时穷,条件别提多苦。当时大伙儿没有舒服的睡觉地方,早上我们每个人只能分到一杯水,吃顿热乎饭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范纯志和战友们一起战天斗地,住地穴、啃窝头,垦田、挖渠、植树,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靠双手施工,使得预计半年的水利工期缩短为5个月。“所有的土地都是当年兵团人民一铁锹,一铁锹挖出来的。”老人自豪地说道。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透过老人的谈话,队员们可以管窥边疆其他地方支青们那段不平凡的经历。范爷爷告诉团队,后来有一批批的大学生、技术员、医生等各行业人员不畏艰辛,陆续前来援助新疆,这使得边疆各方面都取得较大发展进步。“那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来到这里,他们也都过着艰苦的生活,甚至衣服破了都没有针线缝补,只能用胶布贴上。”老人言语中饱含敬意。
各项工程离不开支青们的勤勉付出与顽强毅力。此外,各方向、领域的人才来此,为边疆建设贡献了智慧。据悉,当年该团集思广益,从单纯的植树造林,转向植树和防沙相结合的方式,人工种植梭梭、胡杨等生命力顽强植株,在沙漠腹地构筑起了以林为主,林灌结合的四级生态防护“绿色屏障”,从根本上阻止了流沙的移动。
“虽然苦,但是没有一个战友打退堂鼓,大伙愣是扛了下来。我们现在当然也会感到自豪啊,组织交代的任务,我们完成了。”对范纯志老人来说,往事记忆犹新。就这样,一代代支边青年的青春岁月在天山南北度过,在这里开荒,在这里生产。几十年来,新疆在变,但这群沙海老兵没有变。他们一直守着自己的信念、阵地和记忆。
山河今尚好,更添百尺楼。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北屯市的这片军绿,在范纯志和他的战友们手中一直在顽强地拓展。
范纯志看着招待队员的水果,说道:“你们别看北屯在边界处,离沿海城市远,但我们现在也可以吃到南方的水果喽。”老人的脸上挂满了一种叫做自豪与欣慰的笑容,此时此刻,队员们不会忘记:今日北屯市的种种都离不开兵团人民的不懈奋斗与付出,他们用无数的汗与泪才换来了今天交通条件的提升与生活水平的改善。
“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我眼见着这里一点点变好。”老人讲述这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如今啊,好多旅游的人都来这里,这在几十年前,是万万不敢去想的,现在实现了。”近年来,十师北屯市游客常年络绎不绝,该地正以“处处皆景点、随地可旅游”为目标,串联各景区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业。
放眼望去,北屯市已不再是那个“风沙到处,不见天日”的沙海之城。如今,这里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个道路畅通、粮棉丰收、瓜果飘香的现代化的城市正屹立在西南边陲。“十万大军出天山,且守边关且屯田。塞上风光无限好,何须争入玉门关。”峙岳将军作的七绝诗句已然实现,经过多年的改造与治理,曾经辽阔的戈壁沙漠成为广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之地。
走过古稀,年近耄耋。范纯志他们这一代人付出的很多,而得到的却很少。老人告诉队员们:“人这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我跟我的战友们支边建设大半辈子,各种辛苦尝遍了也不后悔。你们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一旦选择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队员们被老人崇高的信仰和一生的坚守深深打动,由衷地向“沙海老兵”们致敬。
在北屯市农十师老干所这片热土之上,有范纯志大半生奋斗的故事。如今,老人依然伴着尘沙,伴着胡杨,伴着自己用血与汗浇灌出的绿洲,从容地迎接每一日冉冉升起的太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09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