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内蒙古自治区属“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的范围。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内蒙古一带一路调研队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南隔黄河的巴彦淖尔市进行调研考察,希望为国家“一代一路”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乐河农产品有限公司)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帮扶农户增产增收
7月18日,调研队成员有幸参观了巴彦淖尔市乐河农产品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葵花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年葵花种植面积约400万亩。乐河农产品公司是临河区双河镇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年出口量居内蒙古第三。
在“一带一路”理念的带动下公司业务蓬勃发展,公司也聘请了专业人士到田间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双河镇农民增产增收。公司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他说:“当时,50个集装箱,1150吨葵花籽运往国外。往小了说就是增加了农产品销售出口的另一个渠道,对我们这些农产品企业有很大帮助,往大了说就是促进了两国的贸易交流。国家政策也有对出口金额与参与展会的扶持,还有当地的商务局、国税局也对我们企业有很大的支持,增加了本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退税,也增加了客户的竞争力。”
经过第一天的参观,调研队对巴彦淖尔市葵花产业与乐河农产品公司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动下,巴彦淖尔市葵花籽出口产业蓬勃发展,当地的葵花产业沐浴着“一带一路”的春风,更好地远销国外。
(入户问卷调查)
深入葵花农户,普及“一带一路”
为了了解当地农户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7月19日一早调研队成员来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在镇长的引导下,我们驱车前往了种植规模较大、农户较多的新河村进行实地调查。首先我们来到新河村村委会并联系到了李村长,李村长得知我们的来意,简单地介绍了村子情况,然后与我们一起进行入户调查。由于部分队员听不懂当地方言,我们分为两组行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村民非常热情,对我们的提问也愿意配合。对于有抵触情绪的村民,团队成员礼貌说明来意,并努力引导村民说出自己的想法。村民较难理解的问题,调研队进行通俗解释,得到了较好的反馈。
调研过程中,有一些村民的回答令大家记忆深刻。拜访至第三家,一位老奶奶感慨地说:“平时我经常看新闻,知道现在国家政策好,对我们农民很照顾,我们的生活也在慢慢变好。”老奶奶一直在嘱咐我们在学校好好学习,“我以前也是上完中学的,可惜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学习机会少,你们赶上了个好时代,学习之余也要多关注咱们社会上的问题。”在双河村的超市里,我们遇到了一位大爷,我们问大爷平时看新闻吗,了解什么是一带一路吗,大爷说:“平时爱看一些新闻,一带一路?不就是你带我,我带你,大家一起富起来。”大爷朴实的话让大家都笑了,确实,这些看似深奥的理论政策,其实可以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言辞,也更容易被理解。
(参观展品室)
走进外贸协会,了解“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整理了调查问卷与采访资料后,7月24日调研队的成员来到了巴彦淖尔市商务局外贸协会。我们从外贸科王主任处了解到巴彦淖尔市于2018年被商务部评审认定为“国家级番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籽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国家级脱水菜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特色农产品出口额连续九年居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出口首位。出口商品的目的地涉及五大洲86个国家和地区,已与“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的45个开展了经济贸易往来。
面对国际市场,巴彦淖尔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2018年5月10日,巴彦淖尔市通往伊朗德黑兰的中欧班列实现了当地与中亚地区的陆路直通,更是当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通道。
走进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调查葵花产业变化
为了了解当地葵花种植情况,7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前几天的入村调研中我们得知:当地葵花产量和质量较前几年有所下降,导致向日葵销售价格偏低。我们与闫主任进行了深入了解。结合一天的采访学习,我们团队总结出,要想提高当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当地要继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建设、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质量意识和品控能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我们也希望在各界的努力下,巴彦淖尔市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好的发挥优势,让当地农产品发展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让我们的地区品牌更好的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它的魅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实践之后才能将所学用之有效。前期的调研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在未来的数据整理处理分析中,我们会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认真踏实地完成任务,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10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