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南京8月10日电(通讯员 黄泽辉 李鹏帅 季诗雨 张鑫 殷玉召)文化无高低,艺术在挖掘,千年历史铸就民族光辉,在城镇化发展的今日,乡村文化呈现出独特景观。
2018年8月1日至9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寻--'留承'华夏乡村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团委书记缪菁老师的带领下,走访了全国4省5市,探寻华夏优秀乡村文化。本次社会实践从"探寻、学习、体会、弘扬"四个方向开展,对典型文化发展乡村做调研,走访文化产业化地区,考察文化旅游业化地区的变化,同时,通过支教走进乡村小学,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文化的弘扬。
因地制宜做规划,继古开今创振兴
新塘村位于南京市谷里街道双塘社区东南侧。村庄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下,规划起自身建设与发展。走进新塘村团队成员发现,在搞基建时村庄并没有走大拆大建旧观念,而是依托原始村貌,坚持以旧修旧,吸收当地特有的"蜂"文化,让村落与蜂文化在这里产生美丽的碰撞。据当地负责人介绍:"村庄将依托蜜蜂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吸引更多的养蜂企业和作坊来此,鼓励青年返乡继承蜂事业、促使发展为蜜蜂系列产品产业。同时,村庄也将把蜂文化打造成为村庄名片,发展成众人皆爱的蜜蜂村落,让新塘的旅游事业独具特色。"
经过一番设计改造,蜂文化与蜂产业都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展示与发展。古老的壁墙上装饰着一幅幅迷人的蜂画,对蜜蜂的知识进行科普,新塘村悠久的蜜蜂文化焕发生机。团队成员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随着当地客栈、农家乐的建成,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促使当地各个方面都取得快速发展,未来如金黄色的蜜蜂一般飞舞。
实践团对新塘村负责人进行采访(通讯员 连云涛 摄)
访高淳非遗羽扇,寻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之道
实践第二天,团队成员乘坐地铁到达南京900多年历史著有"金陵第二夫子庙"的高淳老街,特地来此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羽毛扇,并采访了技艺传承人。
陈传胜老师傅早年师从工艺美术师王恒萁学习制作羽毛扇,2004年创建了高淳老街第一家专业经营传统手工制作羽毛扇的店铺--陈记扇庄。据他介绍:"高淳羽毛扇已经900多年的历史了,都是一代一代手工相传的,看似简单的一把扇子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每个羽毛都有每个羽毛的名字,要按照名字排列,哪个羽毛放错了,羽扇都不能成型。"一边向我们描述着,一边仍然低头认真地钉着还差几道重要工序的菊花饼扇。
当队员提到关于高淳羽毛扇发展现状问题时,陈师傅流露出了无奈的语气。陈师傅说到:"目前,羽毛扇面临两大主要困境,其一,好的羽毛越来越少,现在店里面卖的大都是鹅毛扇,因为鹅毛多且便宜,而好的鸟类毛已经越来越少,现在做的都是以前的存货。其二,担心无传人将手艺延续,做一把羽毛扇很不容易,它从收购羽毛、筛选、染色到制作成一把扇子需要三十几个程序,而且也不容易赚到钱,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
庆幸的是,在政府支持下,陈传胜师傅被确认为南京市高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同时,随着推广宣传,再加上受原本就喜爱手工羽毛扇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羽毛扇。在成员学习着做扇子的过程中,老师傅的妻子高兴地说:"最让我兴奋的是,这几年有个常客,他目前收藏的扇子积攒了一整面墙,甚至店里面没有的他都有,说明还是有真正热爱这门手艺的人存在的。"
实践团成员向非遗传承人陈传胜师傅学习制作羽扇 (通讯员张书豪摄)
放眼未来发展趋势,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之路
众所周知,义乌是一座以商品贸易闻名于世的城市,可这不仅仅是一座商贸之城,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先后出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等历史名人。义乌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
3日下午团队抵达上溪镇桃花坞入口的溪华村。溪华村位于义乌市上溪镇西边,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今年上半年,溪华村举行了"浙江·义乌·上溪桃花坞"象棋快棋公开赛,为其打造的"棋乐小镇"作铺垫。负责人向团队介绍到:近年来,溪华村正积极谋划"棋乐小镇",以各类棋为特色元素,全村摆棋谱,各巷摆棋阵。通过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和创新开发文化旅游发展项目,溪华村还全力打造"产业新城,旅游名镇,富美家园",成功开辟了富有义西特色、享誉浙中的上溪"十里桃花坞"、"黄山八面厅"、"千丈萧皇岩"系列美丽乡村游文化精品线路。
不仅如此,这些村落不只是外观大变,还洋溢着文化艺术的气息,所到之处无不是一个个作品展览馆。而这也正是得益于义乌正在实施"文化自信"的建设与发展,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深入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既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最好继承与创新。
实践团成员对溪华村负责人及村民进行走访(通讯员 闫志伟 摄)
代代相承剪纸技艺,定位蔚县发展新趋势
张家口蔚县是闻名海内外的民间艺术之乡,这里的剪纸艺术历史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在地理位置上,蔚县地处在京津冀、晋冀蒙两个经济圈和环渤海都市圈结合地带,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蔚县剪纸以实大于虚,线多于面,灵动巧妙而越发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进入蔚县辖区的一瞬间,队员们被县道两边大大的招牌给吸引住了,这就是展示当地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在蔚县著名的古镇--暖泉,从古式四合院中的格式剪纸元素的装饰,到街上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展示,处处皆是浓浓的剪纸味道。队员们仔细观察这里的房屋,惊奇地发现,许多民居的墀头、门簪上也融入了大量剪纸元素、纹样装饰。当地领导告诉实践团,为更好保护与弘扬蔚县剪纸,特此编制了《蔚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中国剪纸之乡"的旅游形象定位,旨在以蔚县剪纸为特色,围绕剪纸展开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如今,剪纸艺术已彻底融入到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践团在对蔚县第二代剪纸大师周永明的传人周淑英女士采访中得知,当地较为出名的为王老赏派的创作风格,王老赏专长戏曲人物,受天津年画艺人杨柳青的年画作品影响较多。他所做戏曲人物剪纸贴在窗格纸上,通过亮光透射,分外精彩生动。而周淑英的父亲在传承王老赏剪纸技法的基础上,也在进行改进,比如在刻制戏曲人物的胡须时,周永明师傅把螺旋刀法和针尖刀法结合,进一步解决了王老赏刻制的戏曲人物胡须不够飘逸的问题。
实践团参观蔚县剪纸(通讯员 张书豪 摄)
开启山区艺术支教活动,启迪少年传承文化思想
在7月份,实践团队长远赴贫困山村漳州市上樟村进行艺术支教服务,旨在启蒙山区孩子的艺术思维,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认知水平。
初到上樟村时,通过一对一的交谈,对这里的孩子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得知他们主要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语文与数学两个科目上,每周会有美术和体育各一节的课程,艺术教育素质薄弱。当与孩子们谈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话题时,孩子们普遍只能回答上类似京剧这样的广为人知的传统艺术,更多的是摇头或闭而不语。
作为以艺术支教为主要初衷,在每一节的美术与文化课堂里,队长都会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两到三个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会带领孩子们进行手工创作,以及对他们教室的墙面进行艺术装饰和创作。"这个艺术支教活动目标明确,确实提高了学校学生对艺术认知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加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意识",上樟幼儿园黄校长这样说到。
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在共同完成的墙画前合影(通讯员 殷玉召 摄)
中马学子共承非遗文化,助力剪纸艺术民间走向世界
8月8日,实践团队诚挚邀请马来西亚留学生共同展开了非遗文化南京剪纸的体验与交流。旨在让马来西亚留学生体验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外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交往,助力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走向世界。
据本次活动策划人介绍,南京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剪纸有着"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独特风格,凸显出南京剪纸所特具的历史、人文、艺术、审美、民俗等价值,是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向马来西亚学子介绍了南京剪纸的历史,传授了剪纸知识要点,并且指导大家现场进行体验,马来西亚的同学也积极投入学习剪纸中。"学习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收获颇多,深刻地感受到剪纸文化之美,更是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马来西亚学子拿着手中的剪纸说到。
在体验结束后,中马学子还共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在作品中剪出"中马青年共创未来"几个汉字,旨在希望中马青年都能携手创造中马共赢的美好未来,让中国传统的剪纸文化成为中马交流的良好渠道。
中马学子共同完成剪纸作品(通讯员 殷玉召 摄)
实践团的合影(通讯员 张书豪 摄)
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实践团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加强了实践团成员对于保护与传承中国优秀乡村文化的意识,更是了解了中国乡村文化的状况,走进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拓宽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同时,实践团也逐渐意识到,对于乡村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不仅仅应与时俱进,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更应积极响应承担起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18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