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静娴)“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桐庐分水镇坐落于桐庐县西北部的分水江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分水以水为脉,因水而兴,曾也因经济忽视了生态环境,加剧了产业的脆弱化。在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依水而美,因水而荣”已成为分水产业转型的新目标。8月11日,浙大环资学院“保护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探寻分水产业变革路。
从“九龙戏水”到宜居小镇
保安区地处偏远,曾以畜禽养殖为主要产业,前期共有七百多户养猪场。珊瑚玲水库附近就有近十八家,其中最大的有九家,产生的废水直排水库,“当时直接在村口就可以闻到很重的臭味”,当地人戏称这为“九龙戏水”。
在大力治水下,分水镇的保安区迎来了产业转型的春天。2013年,政府共投入六百多万用于拆除养猪场,整治分水江和水库周边水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投资建造农业种植基地,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水上乐园、陆地乐园等娱乐项目,变畜禽养殖为生态旅游。施书记提出设想,打造五个一元产业、五片花海、五个民宿、五个果园基地,让游客在任何一个村子都可享受到田园乐趣。
另外,分水镇深挖历史文化,《分水县志》中写道:“昔有湖,相传,春秋时范蠡和西施曾隐此,故名。”当地以此为基点,结合水居环境、农耕文化等,建设范蠡休闲养生区,以一条绿道串联六个村落,给游客住民宿、骑行、采摘等一体化体验;“分水作为一个交通要道,是桐庐县唯一红军生活战斗过的旧址”,不忘初心,缅怀先烈,建立怡源谷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怀感恩之心,珍惜美好生活。
从“九龙戏水”到宜居小镇,分水镇还原自然之美,讲好分水故事,提升文化底蕴,打造花园景区;湖光山色,悠远历史,交织融合,赋予了这个江南水乡不同的味道。
从单一笔业到文创之旅
“工业是分水的支撑,其中制笔业是大头,产业占比在60%以上。”分水镇副镇长俞秋萍介绍到。分水镇的制笔历史长达40多年,经历了“五水共治”后的制笔产业,以更加健康、蓬勃的姿态发展。近年来更是遵循“强化特色、做大做强、狠抓投入、促进创新”的发展思路,形成产业集群,打响名号,荣获“中国制笔之乡”“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等称号。
分水镇的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融合的重要阶段,朝向多元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目前已由单纯的工业转变为“工业带着旅游跑”,以妙笔特色为优势,历史文化为创意,亲身体验为亮点,打造独特时尚笔业产业集群,将传统工业集群园区改造成集生产、教育、休闲、实践、商贸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制笔生产体验园区,“让游客们了解制笔历史的同时体验制笔的乐趣”,并逐渐形成以生态为基础,产业为支柱,适用性广的全域旅游新模式。
工业拉动旅游,旅游增效经济,分水不断探索工业发展新模式,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核,完善产业要素,增长产业链,在不同区域形成具有潜力的融合产业区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从“小透明“到“聚焦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治水亦是如此。村里的小微水体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承载着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微水体经常因体积小、流动性差存在严重污染现象。“之前村里有很多妇女都喜欢到池塘边洗衣服,把水质弄得很差”,俞镇长认真地介绍道,“后来五水共治,我们边整治小微水体,边劝导老百姓不要到公共场所洗衣服,便逐渐取得了成效,新龙村这边就搞得很不错。”新龙村围绕“截、清、活、修”四字方针,实行“堵截污水、清理淤泥、引入活水、修复生态”,扎实推进小微水体生态化修复工作。为促进小微水体的可持续化和景观化,新龙村与浙江大学华清研究院合作,构建多样水生态系统,以达到水体自净效果。同时,村民们的意识也在悄然改变,当地村民在党员带动下组成志愿者队,定期清理池塘垃圾,保护水质。此外,党员护水队也会自觉地参与治水活动,整个新龙村一派全民治水护水的新气象。
新龙村成功的通过生态化修复将6个小微水体打造成村内特色景观,给出了从“脏乱差”到“洁韵美”的美好示范。在赋予其生态功能的同时,开发观赏价值,点缀美丽乡村风景,为风韵旅游增添一抹绿色。
“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是分水的真实写照,虽然当前分水还面临着区域亮点不够扎实,历史沉淀不够深厚,村落联系不够紧密,景区发掘不够深入等问题,但背靠绿水青山,手握潜力产业的分水有信心,也有能力一步步实现“绿色分水,特色小镇”的目标。回归自然,根植农耕,积淀古韵,同时分水多地产业通过植入多元创意业态,撬动跨界融合的“农业+”“制笔+”等产业链,共同催化多态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开启分水产业转型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33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