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结合专业特色及小组成员家庭住址,于近期奔赴河南省新安县甘泉村展开以“中华陶魂新时代新发展新面貌”为主题的实践探访活动,炎炎夏日,几名学生长途跋涉,走进这个鲜为人知的千年古镇,探索其在新时代所焕发的新生命力。千年古村落,悠悠古陶魂甘泉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北冶镇,据说村中有一处泉眼,水质清冽,故以甘泉命名此地。甘泉村是历史上豫西地区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它虽地处丘陵地区,土地不适宜耕种,但其附近多煤矿山且水资源丰富,为甘泉村发展陶瓷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千年来,甘泉人推动烧制陶瓷业不断向前发展,有“小洛阳”之称。贯穿古村落的一条豫晋古道无声地描绘着甘泉盛极一时的景象。
目前,村里仍留存着五座宋元时期的窑址、105座明清时期的窑址,其中宋代瓷窑遗址还被列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为避免坯体釉面在烧制过程中损坏而特制的容器——“笼盔”,瓷器烧成之后便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千百年来,甘泉村制瓷业不断发展,陶瓷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产生的“无用”笼盔也越积越多,再加上甘泉地处偏远之地,运输成本极高,工匠们充分发挥智慧,逐渐开始利用笼盔作为筑墙的原料或者种植花草的容器,当时的一种废物利用却也成就了甘泉村家家户户笼盔墙这一道独特的风景。
面对困境用创新反思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80年代后甘泉村的制瓷业一度陷入困境,陶瓷文化的传承进入瓶颈期。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使的制瓷业劳动力日益减少,加之技术熟练的工匠逐渐衰老,新一辈的年轻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使的传统技艺无人传承。传统陶瓷文化面临消亡的威胁。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号召下,甘泉人为保护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先后申请河南省级传统村落(2016年6月)和国家级传统村落(2016年11月),除此之外,还积极配合党和国家的工作,在政策和资金双扶持下,利用旅游业振兴制瓷业,传承甘泉悠久的陶瓷文化。与此同时,以古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历史兴起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不断发展,促进更多的人了解甘泉悠久的陶瓷文化,保护陶瓷文化,传承陶瓷文化。在国企的带动下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开拓新境界。
经过三天的走访实践,实践小组队员深刻领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它的背后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它的生命力不可限量。在新时代,传统文化产业正在转变发展模式,焕发出属于它的“第二个春天”。甘泉村的陶瓷生产方式转变只是万千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新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党和政府的鼓励引导,传统文化产业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理念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特有的新生机。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员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不远的将来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x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3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