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珠|凤凰“蜡魂”探秘
——湘大学子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蜡染传承人王曜
(通讯员:任卓 熊晔 邓诗)8月21日,湘潭大学DV节组委会赴湖南凤凰县实践团正式开始在古城凤凰的调研。青石小路,蜿蜒曲折,古径清幽处迎面而来,一尊蚩尤大像立在此处;抬头望,黑底金纹“蜡魂”大字挥毫在此。带着好奇和些许敬畏,调研团进入了这家蜡染艺术馆。
步入此间,接待调研团的是王曜先生的徒弟刘东。他八年前到凤凰游玩,古巷穿行时偶然进入先生的蜡染店,和每年来此参观学习的游客一样,刘东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第一幅蜡染作品。中专毕业的他并无相关蜡染制作经验,但这幅指导下的作品却为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这项古老的技艺并不只是蓝底白花,细腻的线条、独一无二的冰纹,这一切都让他对蜡染痴迷。回家之后,刘东对此念念不忘,重新回到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跟着王曜老师学起了蜡染。
(图一)
随后,刘东为调研团详细介绍了蜡染制作流程。“首先,设计图案,在棉布上把要染的图案画好。随后,溶蜡(该项技术改进,以前用炭火加热,现在改用电器)。将固态的蜡或蜡烛加热融化。第三,封蜡。用毛笔点蜡水,在画好图案的棉布上按图涂在防染部分,着蜡时一定要透过织物。第四个是冰纹处理。第五,漂染。根据不同配方配制染液,将织物浸染,大木棍搅动染缸使布料更好着色。取出冲去浮色后,进行脱蜡处理。最后进行漂洗,将大部分的蜡脱掉后冲洗棉布,晾干熨平即可。”讲解途中,他还带着调研团到工艺室进行参观。蜡染文化博大精深,靛蓝染缸、纯白棉布,打造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图二)
畅谈正酣,午休结束的王曜老师从后堂走出,对调研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从蜡染的源起到如今的发展,王老师阐述了自己独到的理解。“苗族始于蚩尤,涿鹿大战之后一路迁徙至此。少数民族人丁向来稀少,族群动荡,渴望壮大,而代表其文化的蜡染服饰便承载其美好愿望。鱼和蝴蝶常常纹饰其上,代表多子多福、幸福美满。”
谈到蜡染发展现状时,调研团就街访中发现的问题向王老师进行了询问。“就现状而言,蜡染工艺品的受众主要是那些人群呢?”王曜老师思考片刻,说:“现在主要购买蜡染工艺品的是一些三十岁到四十岁的成功人士,他们会购买一些工艺品摆放在家或者挂在墙上,用来观赏。”当然,王耀老师提到,他希望能将蜡染工艺品融入生活、与时尚结合起来,蜡染艺术不应该只出现在展览馆中,它更需要大众的认可,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艺术是需要一些烟火气的。“现如今蜡染工艺的受众其实还是比较少的,您有想过利用自媒体等线上方式宣传蜡染吗?”“我们现在已经在利用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所以还在努力当中。很多游客在参观体验之后都会发朋友圈啊、博客进行分享,无形中达到了宣传蜡染文化的目的。”在传承和创新的路上,王曜老师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图三)
立谈之间,专访已经进入尾声。坚守在闹市,守着蜡染,也守着他的初心,这是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是先生对蜡染文化无穷魅力的自信,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相信蜡染文化必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走出凤凰,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0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