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审时》有云:“夫稼,为之者人也,生长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条存在于华夏儿女数千年农耕文明的铁律,正于悄无声息之中被打破。
为了深刻了解十九大的“农业4.0引领乡村振兴”并积极响应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由西安理工大学唐逸超,贾丹妮,张运哲,韩泽超四名同学组成的社会实践队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彭蕾副教授和水利水电学院王倩老师的指导下来到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开展了关于“从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发展看中国农业转型(以互联网+农业为例)”的调研活动。为了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一课题,实践队伍将本次调研分为政府咨询,企业调查和村民走访三个板块。
7月23日早晨,实践队员都早早来到了杨凌政务大厦,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实践开始前,队长强调了一系列调研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的谢主任接待了我们,就我们提前准备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在谢主任的引导下,大家又来到农业局,并有幸见到了农业局李副局长和朱科员,他们系统的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互联网+农业”,使队员了解到了杨凌“互联网+农业”主要概况;最后大家一行人来到经贸局,同样也得到经贸局张会长等人的关于问题的热心解答和帮助,这些都让我们兴奋不已。
7月24日,大家一行人趁着早晨的清凉,来到位于揉谷产业路的几家农业合作社,他们都是杨凌周边对“互联网+农业”应用的龙头企业。企业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我们,为实践队员解疑答惑。锦田合作社的负责人带领着大家走入大棚,详尽的介绍了各项已投入应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中来合作社的负责人王中来先生因去北京学习进修,我们遗憾未能与其谋面,但大家却得到了其妻子的热心接待,她不但给大家介绍了合作社的情况,还给大家自豪的介绍了王中来先生的先进事迹,言语之间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作为劳动者的朴实无华和无与伦比的自豪。
7月25日,大家顶着烈日来到杨凌西边的王上村等村落,开展针对农户关于“互联网+农业”的了解和应用的调查。大家四处走访,与农户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不把对农户的调查拘泥于问卷,在和他们深入交谈向他们虚心求教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信息解答疑惑。烈日的炙烤聒噪了田间地头,但他们的淳朴、智慧、勤劳,让这里放眼望去满是“希望的田野”。
实践的第四天,7月26日实践队员来到杨凌引进的一家农业大数据云平台,杨凌农业云公司。公司负责人淡总经理带领我们来到了现代化、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向大家一一做介绍。通过参观,实践队员收获颇丰,进一步认识到了“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历史性和必然性。
告别了农业云公司,社会实践的主体也随之告结束。尽管时间虽短,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依旧强烈而的深切感受到了这些处于农业生产前沿的人们,他们身上的坚韧,勤劳和智慧,而正处在变革之中的中国农业,也必将因为他们的存在和“互联网+农业”的浪潮相交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的宏伟画卷里,写下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8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